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最有可能惡化的五種婦科疾病

最有可能惡化的五種婦科疾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7 06:58:52

  婦科疾病是女性一直以來的困擾,婦科疾病小的有炎症,大的可能導緻惡變。而在婦科疾病中如下的疾病有惡變的可能性,因此患有如下疾病的患者應該警惕惡變的發生,如發現有異常現象應立即就診。

  五種婦科疾病可惡化

  1.葡萄胎:這是一種惡變率極高的疾病,一旦确診葡萄胎就應該提高警惕,因為約有7%-16%的葡萄胎患者可能轉變為惡性葡萄胎,或者演化為絨毛膜上皮癌。

  2.外陰色素痣:是發生在外陰皮膚上的色素斑點,這個部位的色素痣比其他部位的色素痣更容易癌變,因為外陰部經常受刺激和摩擦,如果色素痣突然增大,變黑,上面生長的毛發異常生長則有惡變的可能,應提高警惕,大約有40%—80%的惡性黑色素痣發生于色素痣。對于外陰處的色素痣最好是提前預防性切除。

  3.宮頸糜爛:近年來發生宮頸糜爛的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多發生于流産、分娩的手術操作損傷宮頸和産褥期、經期不衛生感染所緻,宮頸糜爛不可小視,它可使發生宮頸癌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要積極的加以防治。

  4.子宮内膜增生:這雖然是一種良性的病變,但也有惡變的可能,腺瘤型的子宮内膜增生,有演變為子宮内膜癌的危險,因此應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5.子宮肌瘤:這也是一種良性腫瘤,但也有惡變性,如果子宮肌瘤生長迅速,造成大出血,或者更年期後仍有陰道流血就該懷疑子宮肌瘤惡變的可能。

  五種疾病的症狀及防治

  一、葡萄胎

  葡萄胎的症狀

  1、閉經因葡萄胎系發生于孕卵的滋養層,故多有2~3個月或更長時間閉經。

  2、陰道流血為嚴重症狀,是葡萄胎自然流産的表現。發生出血的時間早則在懷孕6周左右,晚則在懷孕12周。為斷續性少量出血,但其間可有反複多次大流血,如仔細檢查,有時可在出血中發現水泡狀物。陰道流血顯然來自子宮,除自陰道流出外,部分蓄積于子宮内;也可能一時完全蓄積于子宮内,從而閉經時間延長。

  3、子宮增大較快多數患者的子宮大于相應的停經月份的妊娠子宮,不少患者即因觸及下腹包塊(脹大子宮或黃素囊腫)而來就診,但也有少數子宮和停經月份符合甚或小于停經月份者。可能有兩種情況:①為絨毛水泡退變呈萎縮狀,停止發展,形成稽留性葡萄胎;②部分水泡狀胎塊已排出,使子宮體縮小,形成葡萄胎不全流産。

  4、腹痛由于子宮迅速增大而脹痛,或宮内出血,刺激子宮收縮而疼痛,可輕可重。

  5、妊娠中毒症狀約半數患者在停經後可出現嚴重嘔吐,較晚時可出現高血壓、浮腫及蛋白尿。

  6、無胎兒目前B超檢查能夠幫助醫生更早地診斷出葡萄胎。在閉經8周前後,B超監測,未發現有胎囊、胎心及胎兒。孕周、甚至18周仍不感有胎動,聽不到胎心。B超掃描顯示雪片樣影像而無胎兒影像。

  7、卵巢黃素化囊腫往往在部分患者出現卵巢黃素化囊腫,可經雙合診發現或更易經B超檢查發現。

  8、咯血部分患者可能有咯血或痰帶血絲,醫生應主動詢問有無此症狀。

  9、貧血和感染反複出血而未及時治療,必然導緻貧血髣其相關症狀,個别甚至可因出血而死亡。反複出血容易招緻感染,如陰道操作不潔或在流血期間性交,更易促使感染發生。感染可局限于子宮及附件,可導緻敗血症。

  葡萄胎應該如何預防

  所有葡萄胎患者皆應囑告定期随診,最好長期與醫院取得聯系,更重要是在三年内定期複查目的在于早期發現惡變,但有時也可能有殘存的水泡狀胎塊。應勸告患者至少在2年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最初半年應每月複查一次。

  如發生不規則陰道流血、咯血頭痛或其他不适時,應立即到醫院檢查。複查時除詢問月經是否正常外還應注意有無上述症狀。檢查時應注意子宮是否複理良好,陰道外陰有無紫藍色結節,胸透(最好胸部拍片)有陰影存在。

  妊娠試驗在随診中非常重要葡萄胎完全清除後,約60%以上患者30天内妊娠試驗轉陰性。超過40天仍為陽性者應高度懷疑惡變或仍殘存水泡狀胎塊。妊娠試驗已轉陰複診中又轉陽者,如非妊娠,應高度懷疑惡變如原尿陽性,稀釋試驗已轉陰性,複診中稀釋試驗又轉陽性尤其是稀釋度增高者,亦應高度懷疑惡變。

  二、外陰色素痣

  1、外陰色素痣的症狀

  常無自覺症狀。外陰部可見到平坦或隆起的淡褐色到黑色的痣,直徑一般1~2mm,有時表面可有毛發。如果色素痣顔色突然加深,痣增大,周圍發紅、潰瘍、出血,病人覺得癢痛,則有惡變可能,通過活組織病理檢查可确定診斷。

  2、外陰色素痣的治療

  對于生長在外陰易受刺激部位的色素痣,通常需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檢查,有時需快速病理檢查,如為惡性則需擴大手術範圍。

  三、宮頸糜爛

  1、宮頸糜爛的症狀

  宮頸糜爛發生後,經常會出現白帶增多、粘稠,呈乳白色或淡黃色的膿性分泌物,有時為血性或夾雜血絲;外陰由于白帶增多刺激可繼發外陰炎或陰道炎,出現瘙癢疼痛;炎症較重時可沿子宮骶韌帶、主韌帶擴散而導緻盆腔結締組織炎,引起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并伴有下墜感;當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區或膀胱周圍,可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性生活也可能會引起接觸性出血或異味。

  宮頸糜爛并非真正糜爛,與正常光滑的子宮頸相比隻是一種假性糜爛。它有三種表現:炎症一開始,糜爛面僅是被柱狀上皮覆蓋,表面平坦,此為單純性糜爛;後來糜爛面變得凹凸不平,表面出現顆粒,此為顆粒性糜爛;之後糜爛面凹凸不平的現象更為明顯,表面出現乳突,此為乳突性糜爛。

  子宮頸的糜爛面與周圍的正常鱗狀上皮有很清楚的界限,臨床上常根據糜爛面積将其分為輕(Ⅰ°)、中(Ⅱ°)、重(Ⅲ°)三類。凡糜爛面積占子宮頸總面積1/3者為輕度宮頸糜爛。糜爛面積占子宮頸為1/2者為中度宮頸糜爛。面積糜爛超過子宮頸總面積1/2以上者為重度宮頸糜爛。根據臨床表現診斷并不困難,但應注意宮頸糜爛與宮頸上皮内瘤樣病變或早期宮頸癌從外觀上難以鑒别,應常規作宮頸刮片;宮頸管吸片,必要時作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确診斷。

  2、宮頸糜爛的預防

  1)保持精神愉快,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2)做好避孕節育,以免産生流産刮宮後的創傷。

  3)保持外陰清潔,可用清水沖洗,不要每天使用各種陰道沖洗液沖洗會陰部,以免破壞陰道正常酸堿度,産生細菌感染引發炎症。

  4)注意性生活衛生,性生活前男女雙方都要清洗外陰,男方要注意清除包皮垢,因為目前認為,包皮垢中的膽固醇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轉變為緻癌物質。

  5)定期婦科檢查,有婦科炎症要及時對症治療。

  3、宮頸糜爛怎麼治療

  1)藥物治療:适用于糜爛面積較小和炎症浸潤較淺的患者。可選用抗生素局部上藥,如滅滴靈、磺胺類藥、呋喃西林等。以中藥治療宮頸糜爛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療效也不錯,多選用一些驗方、配方,加工成藥粉或栓劑,置于棉球上,敷貼于糜爛面上。

  2)物理治療:是目前應用很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療程短、療效好的優點。适用于糜爛面積較大和炎症浸潤較深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電熨法、激光療法、冷凍療法。

  3)傳統手術治療:如果上述治療無效,或有宮頸肥大,或糜爛面深而廣,且累及宮頸管者,可考慮行全子宮切除術等傳統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目前已很少采用。

  4)高頻LEEP術:組織标本完整,不易産生傳統電刀切割時組織被拉長、碳化現象,可以得到不影響病理檢查的完好的組織标本。

  5)BBT消融術:BBT消融術治療宮頸糜爛,是一種非常精細的手術,不僅對周圍組織無損傷,治療過程無疼痛,術後不留瘢痕,且能較好地避免出血或感染等并發症,具有術後不影響生育功能的優點。

  四、子宮内膜增生

  1、子宮内膜增生的症狀

  1)年齡

  子宮内膜不典型增生發生于比較年輕的婦女。也可見于圍絕經期或絕經後婦女。

  2)月經情況

  月經異常是本病突出症狀之一。常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稀發或閉經一段時間後繼有長期大量陰道出血。

  3)生育情況

  因内分泌異常造成長期不排卵使此類患者生育力降低。40歲以下患者不育率可達到90%。

  2、子宮内膜增生的治療

  對于子宮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療,首先要明确診斷,查清原因,若伴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腫瘤、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亂,應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對診斷為子宮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即刻開始對症治療,采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要求,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确定。年齡小于40歲者,其癌變傾向低,可首先考慮藥物治療。年輕而盼望生育者,更應先試用藥物治療,因藥物治療後約30%患者仍有可能受孕并足月分娩。對于絕經前後的婦女,癌變的潛在趨勢高于年輕者,故多直接采取子宮切除。

  1)藥物治療原則為

  規範用藥、長期檢查、定期檢測、及時助孕。用藥種類:①促排卵藥物氯米芬,每天一次,周期第5-9天服用,必要時用藥期可延長2-3天。②孕激素類藥物:根據内膜不典型程度不同而有區别,輕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黃體酮肌注,周期第18天或第20天開始,共用藥5-7天。中度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連續性應用甲羟孕酮,以3個月為一個療程,每完成一個療程即刮宮或取子宮内膜組織作組織學檢查,根據對藥物的反應,選擇停止治療或對藥物的劑量酌情增減。亦可宮腔内放環。

  2)手術治療

  刮宮吸宮術不僅是重要的診斷方法,也是治療手段之一。因為局部病竈通過刮宮亦有被清除的可能。年齡在40歲以上,無生育要求的子宮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一經診斷即可行子宮切除。但對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或高齡而對于手術耐受力差者,也可考慮在嚴密随診檢測下先試用藥物治療。年輕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内膜持續增生或加重或懷疑已發展為癌,或陰道出血不能為刮宮及藥物治療所控制及産後複發者,均可考慮手術切除子宮。

  3、子宮内膜增生的預防

  1)癌變率

  子宮内膜單純增生及複合增生的癌變率很低,為0~7%,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可達8~45%。

  2)存活率

  子宮内膜增生以促排卵藥物或孕激素積極進行治療,大多數内膜反應好,預後好。在嚴密随診過程中,如發現少數療效不好者及時進行子宮切除,尚可避免發展為癌,即使有一定的癌變率,但癌變時間間隔都比較長。堅持長期定期随診,若有癌變,及早發現并手術,預後還是樂觀的。

  五、子宮肌瘤

  1、子宮肌瘤的症狀

  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僅于盆腔檢查時偶被發現。若出現症狀,與肌瘤的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有無變性等關系密切。

  1)月經改變:為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

  2)腹塊:腹部脹大,下腹扪及腫物,伴有下墜感。

  3)白帶增多:白帶增多,有時産生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無腹痛,常有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子宮肌瘤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肌瘤紅色變時,腹痛劇烈且伴發熱。

  5)壓迫症狀: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6)不孕: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以緻妨礙受精卵着床,導緻不孕。

  7)繼發性貧血: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緻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症狀。

  8)低糖血症:子宮肌瘤伴發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屬罕見。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以緻休克,經葡萄糖注射後症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後低血糖症狀即完全消失。

  2、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

  1)定期随訪:對于肌瘤較小,無症狀,無并發症及無變性,對健康無影響的者;圍絕經期病人,無臨床症狀者,隻需要定期随訪觀察(3~6個月1次),根據複查情況再決定其處理。

  2)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治療方法中的藥物治療的根據在于子宮肌瘤為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故采用拮抗性激素的藥物以治療,其他雄激素、孕激素及維生素類藥物也使用。專家提醒:這兩種方法主要适用于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絕經前婦女,肌瘤不大大,症狀輕者;合并内科、外科疾病不能勝任手術或不願手術者等。

  3)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治療方法中的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包括子宮切除和肌瘤剔除兩種。

  (1)子宮切除:在期待療法藥物療法尚不能改善病人症狀需手術者又不符合肌瘤切除者宜行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可選用全子宮切除或yindao上子宮切除術。切除一般主張做全子宮切除,尤其伴有宮頸肥大裂傷或糜爛嚴重者,但如患者一般情況差,技術條件受限,也可隻行次全子宮切除,殘端癌發生率隻不過占1~4%左右,但術後仍宜定期檢查。

  (2)肌瘤切除術:即将子宮上的肌瘤摘除,保留子宮的手術主要用于45歲以下,尤40歲以下者,這不僅僅是為了不孕症婦女因無子女而作的手術,即使已有子女肌瘤,較大直徑大于6cm,月經過多藥物保守無效,或有壓迫症狀,粘膜下肌瘤;肌瘤生長較快者為了身心健康也應采取剜除術。

  4)微創射頻消融術治療子宮肌瘤,不開刀保護子宮射頻消融術徹底不用開腹,手術是在jianshi屏幕全程jiankong下進行,通過B超動态引導,超導針介入病竈,控溫準确、不傷及正常組織,準确介入病變部位。通過生物高熱,使病變組織脫水、凝固、壞死,被正常組織吸收、自動排出。從而達到熱凝消除子宮肌瘤,不影響子宮正常功能。

  3、子宮肌瘤預防方法

  1)防止過度疲勞,經期尤須注意休息。

  2)調節飲食:婦女應該多吃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但水果中芒果有止血功效,來月經的人不要吃,否則會産生子宮肌瘤。

  3)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内褲宜寬大。若白帶過多,應注意随時沖洗外陰。

  4)定期檢查身體,發現疾病及早治療。确診為子宮肌瘤後,應每月到醫院檢查1次。如肌瘤增大緩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複查1次;如增大明顯,則應考慮手術治療,以免嚴重出血或壓迫腹腔髒器。

  5)避免人工流産:人工流産次數多會導緻子宮肌瘤,因此夫妻雙方應積極采取避孕措施,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工流産次數。

  6)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7)不要額外攝取雌激素,絕經以後尤應注意,以免子宮肌瘤長大。

  8)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須手術治療的,可采用肌瘤挖除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