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人體基礎體溫在不同的階段是呈一定規律變化的,我們把這種規律量化成曲線就是基礎體溫曲線圖,女性朋友排卵期體溫一般多少正常?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問到,在這裡我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排卵期體溫的正常範圍,以及相關的一些知識。
女性的基礎體溫一般會随着排卵期而有所變化:在月經周期的前半期,體溫的波動是在36.6度以下的,到了排卵後就會轉入月經周期的後半期,正常情況體溫比前半期還要高一些,正常的波動在36.6度-37度之間。如果體溫上升說明已排卵,大約持續兩周的高溫期後,體溫就會再度降低,然後就會到經期。如果懷孕了,基礎體溫就不會再下降。
排卵期體溫有什麼變化
排卵期體溫呈高低兩相變化,排卵的時候體溫會升高。當人體處于完全休息狀态,排除精神及一切客觀因素幹擾時,測出的體溫稱基礎體溫。以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床活動時測得體溫最準确,基礎體溫可以比較準确地反映卵巢的排卵功能和相應的内分泌水平。
排卵前為卵泡期,卵巢分泌的為雌激素,基礎體溫大多被動在36.6℃以下。排卵後卵巢内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緻熱升溫作用,使基礎體溫升高0.3-0.5℃,體溫的升高一直持續到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下降。這樣在一個有排卵的月經周期中基礎體溫的變化呈現雙相型的曲線。在低溫向高溫過渡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極低溫,出現極低溫的這一天就是排卵日。
排卵期體溫怎麼測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其實隻需要測量體溫,就能找準排卵期。每天清晨起床前,女方應先用體溫計測量一下基礎體溫。在堅持每天測量的基礎上掌握體溫下降和複升的時間,以确定排卵日期。
基礎體溫測量方法如下:
早上醒後,在身體不做任何動作的情況下,用溫度計測出口腔溫度。
将測出的體溫數标在基礎體溫圖表上。
用線把一個月的體溫數連接起來,形成曲線,由此曲線判斷出是否正值排卵期。
排卵期體溫有什麼變化
排卵期的體溫是有變化的,在正常情況下,婦女在排卵前的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升高。因為,當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以及分泌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緻基礎體溫升高,并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因此當體溫由低升高後(升高0.3攝氏度以上)表示排卵已經完成。
以排卵日為界從月經來潮日至排卵日,低溫期約持續兩周;從排卵日至下一個月經來潮日體溫升高0.3-0.5℃,高溫期也約持續兩周。
每個人都要學會基礎體溫的測量方法。基礎體溫測量的方法是: 在每天早晨醒後,不起床,最好在同一時間段,用口表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在排卵以前體溫總是在36.5左右。排卵時體溫稍下降。排卵後就上升到37度左右,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再恢複到原來的體溫水平。 如果連續測量三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就能夠推測出較準确的排卵日期。 另外,每天測量的體溫,記錄紙表格上,随時觀察體溫的變化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