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出汗的種類和症狀分析

出汗的種類和症狀分析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6 01:09:33

  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手心腳心出汗的現象,嚴重的影響到身體健康,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種情況的發生,并且要注意身體的調理方法,要注意其中的發病因素,而且要注意其中的種類,出汗的種類和症狀全面分析。

  

  出汗的種類和症狀分析

  1、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洩所緻,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2、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緻,陰虛則陽亢,陰不禦陽,津随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幹燥等症狀。常見于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3、戰汗

  即全身戰栗後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複,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随着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症候。戰汗多見于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4、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将絕之象,多見于心衰、虛脫的病人。

  5、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郁蒸所緻,多見于陽明熱症和濕熱症。若見于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随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症狀,則不屬病象。

  6、偏汗

  俗稱半身汗。它見于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滞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緻。多見于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7、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緻,也可因受驚吓引起。

  此外,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于肥胖就是體質過于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

  很多的人會出現盜汗,而且還會造成冷汗,造成精神不振,面色蒼白,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身體的變化,避免造成體質過于虛弱,而且要注意調理方式,手心出汗,多數是因為體虛造成,如果怕冷,應該注意冬天的身體保健方式。合理地進行自我保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