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面對空巢更易引起抑郁,老年人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他們有一套特有的生活方式,當老年人的生活狀态受到嚴重幹預時,特别是無依無靠的感覺,會促使老人産生負面的心理陰影。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空巢老人的心理狀況。
在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後,老人們會無法适應而出現煩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緒,面對空巢時,他們會覺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對子女不再有價值,進而陷入無趣、無欲、無助的狀态,這種情緒又會令他們的社會交往更少、個人價值喪失、更加閉塞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做法。
這些不良情緒會導緻失眠、頭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軀體症狀,甚至會導緻高血壓病、冠心病、消化道潰瘍等疾病。
那麼如何有效幹預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機,使老人們安度晚年呢?父母首先要對子女與自己的關系有一個正确的認識,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二者不是附屬關系。子女就像鳥兒一樣,幼時依偎父母,羽翼豐滿後自然要離巢飛去,子女的離家是他(她)作為一個社會人已經成熟和獨立的标志。
在子女離家前,父母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節奏,而不是一切圍着孩子轉。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種花、養鳥、書法、美術、音樂及适度的體育鍛煉等,還可以參加一些團體活動,既可以得到一些陶冶情操的訓練,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又能廣交朋友,與社會的交流是開闊胸襟、排解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
子女離家并不等于切斷了與父母的關系,人們溝通感情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書信、電話、手機短信、網上聊天等一樣可以傳遞溫馨的情感。夫婦之間在子女離家後,更應注意相互給予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系統,不因子女的暫時回歸而改變,以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穩定。
缺乏精神慰藉對空巢老人來講是一種更為嚴重的傷害,而親情的撫慰對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至關重要。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盡量常回家看看,這是對處于孤獨中的老人的最大安慰。
有嚴重的抑郁、失眠及多種軀體化症狀,有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是患較嚴重空巢綜合症的老人,要及時尋求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藥物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贻誤病情。
以上就是空巢老人易出現心理障礙的原因,當老人出現心情煩悶,且睡眠質量嚴重下降時,就說明情感上出了問題,這時家人一定要積極的開導老人,避免加重心理負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