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一句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一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5 08:21:00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戲曲學院大型原創京劇、2020年度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秋瑾》二輪演出于10月21日至22日在梅蘭芳大劇院順利上演并取得圓滿成功。

原創京劇緻敬革命先烈

服務人民砥砺從藝初心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更深刻地認識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曆史選擇,中國戲曲學院推出原創京劇《秋瑾》,并獲得2020年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該劇由學院京劇系教師、一級演員馬帥和附中教師李劍擔任主演,京劇系、表演系、音樂系、舞台美術系、附中、國際文化交流系等多系部共同完成劇目創作、排演、推廣等各項工作,由學院實驗劇團演出。劇目于2020年12月建組,經多次創作研讨,并于2021年6月在京首演,獲得一緻好評。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一句(一腔熱血勤珍重)1

辛亥女傑秋瑾,字競雄,号鑒湖女俠。她是近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為兩萬萬婦女同胞不甘雌伏以鐵肩擔道義;她是令人尊敬的革命志士,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以及敢為天下先的英雄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她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詩篇中飽含強烈的愛國思想和飽滿革命熱情,其一生彰顯了“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豪情大義,“秋風秋雨愁煞人”作為她的遺言廣為人知。正是在這種大無畏革命精神的感染下,《秋瑾》主創團隊曆時2年籌劃設計,經過數次采風、調研,研讨,終将“她”的故事搬上舞台。

國戲人的創作、實踐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行,講述中國故事。一年多以來,百餘位國戲師生克服了疫情、時間、場地上的多種不便,投身于《秋瑾》的創排。大家紛紛表示,參與這樣一部革命曆史題材作品,既在創作實踐中獲得了藝術上的收獲成長,也深刻地受到了革命先烈偉大革命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無疑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許多觀衆也表示,《秋瑾》既能使人感受京劇傳統之美,同時喚起了作為中國人心底的共鳴。正值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以國粹緬懷先烈,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也更能深入領會在波詭雲谲的時代,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的偉大與艱辛,更加堅定了我們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守正創新,實踐育人

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谛

2020年10月23日,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重要回信中指出,“繁榮發展戲曲藝術關鍵在人”。《秋瑾》劇目自建組開始,就在不斷追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創排這樣一出劇目。上個世紀50年代,張君秋先生就将《秋瑾》搬上了京劇舞台,而我們今時今日,再以秋瑾為題,又該如何定義其在戲曲藝術發展視角下的藝術追求和時代意義,體現國戲的責任與使命。這一追問貫穿了劇目的整個創排和演出過程。

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作為創作、表演、管理專業完備,育人體系完整的戲曲教育高等學府,中國戲曲學院集合教學創作實踐,能夠在整合優勢資源基礎上對戲曲藝術人才培養、作品創作進行有價值、有意義的探索,這是學院創制劇目的重要特色與亮點。藝術的真谛就是傳遞“真、善、美”,把優秀的作品帶給社會、帶給人民,需要不斷深入地思考我們的藝術創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秋瑾》在音樂方面采用新伴奏模式,将京劇傳統樂器與交響樂相結合,通過現代舞蹈語彙、舞台設計和人物造型營造現代氣息,賦予革命題材以當代藝術審美。傳統京劇藝術與當代藝術表現形式共融,傳統京劇語彙與時代精神、思潮交相呼應,是高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戲曲新伴奏模式的使用,也是中國戲曲學院作為中國戲曲教育最高學府,對當今戲曲演出模式的一種探索、思考。

中國戲曲學院在教學實踐和劇目原創方面一直有着良好的傳統,包括建校後第一部師生聯合創排劇目《白蛇傳》在内的很多劇目,一直流傳至今并成為經典。此次《秋瑾》的創排是新時代學院在探索師生跨系部合作,推進藝術院校實踐、教學和科研共融機制建設的一次重要嘗試。劇中的創作演職人員多由國戲的優秀青年教師和學生擔綱,通過“老帶青”“師帶生”“創、教、研”三位一體的方式,實現教師人才梯隊建設、學生培養的雙重效果,是國戲“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谛”的生動踐行。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一句(一腔熱血勤珍重)2

演出現場觀衆表示,《秋瑾》作為一部原創京劇現代戲,唱詞優美清雅,音樂設計與配器讓人稱道,舞美服化适應現代審美。通過秋瑾詩歌原作串聯劇目,結合現代藝術元素的融入,讓戲“好聽好看動人”。

張君秋先生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宋玉珍老師在觀看演出後對劇目的創新表示了肯定。她認為國戲青年教師的表演值得肯定,師生同台的模式更是體現了國戲的育人風範,音樂、舞蹈以及新伴奏的使用都有當代意識,希望劇目在唱腔上進一步打磨,讓《秋瑾》唱得響、傳得開。

秋風起兮雲飛揚,

逐盡殘暑掃猖狂。

一番肅穆體天意,

蟬悲末路訴凄涼。

秋風起兮百草黃,

秋風之性勁且剛。

能使群花皆縮首,

助她秋菊傲風霜。

在合唱聲中,原創京劇《秋瑾》的二輪演出順利落下帷幕,但鑒湖女俠的革命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大義擔當,将一直激勵和鼓舞着我們。在貫徹落實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之際,國戲人以《秋瑾》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以舞台培塑信仰,以行動展現國戲人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誓言:立德樹人,守正創新,吾輩當努力,更努力。

——END——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起設立的公益性基金,重點圍繞舞台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交流和藝術人才培養三大領域開展資助。基金面向社會接受申報、資助過程受社會監督、資助成果由社會共享,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積極性,搭建了一個開放平等、公開透明的藝術資助體系,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

來源: 中國戲曲學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