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信陽毛尖混湯好還是清湯好

信陽毛尖混湯好還是清湯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7 08:03:37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珂文圖)上周,信陽文新茶業老總劉文新一句話“渾濁而明亮才是好毛尖”,引發茶圈子一個話題事件。毛尖茶湯究竟該不該渾,茶葉究竟是不是越小越好,諸如此類的話題讨論多年了,公婆各執一詞,吵吵個沒完沒了。

專業人士表示,好茶标準的各執一詞,恰恰說明市場的混亂,這種亂象直接傷害到信陽毛尖的美譽度與産業發展。作為一款品質高端的茶類,信陽毛尖長期以來在國内茶葉市場上沒有達到應有的地位,名實不符,蓋因市場推廣定位不準,追求小芽單芽,忽視了滋味的核心,“小渾淡”難辭其咎。

信陽毛尖混湯好還是清湯好(信陽毛尖渾湯好還是清湯好)1

[正名]渾湯?清湯?國标早已明确

記者電話連線從事信陽茶相關工作近三十年的信陽市茶葉協會秘書長、信陽茶辦綜合科科長張久謙,他明确表示,“這個問題在茶界是沒有疑義的,渾湯就不是好現象”,不止信陽毛尖,“其他綠茶以及所有茶類都适用這一條”。即便是滿披白毫的碧螺春,泡出的茶湯也不怎麼渾的。

張久謙說,信陽毛尖渾湯現象之所以近年來益發普遍,與工藝不到位有關。于2009年6月1日發布執行的信陽毛尖國家标準,在評審标準中早已明确,信陽毛尖的茶湯應是“明亮”的。湯色明亮,自然是取清澈,棄渾濁。

張久謙說,國标對于信陽毛尖的生産工藝包括殺青、揉撚、理條各個環節都有具體的規定,殺青的溫度要求在160~180攝氏度,“隻要是按這個工藝标準執行的信陽毛尖茶,湯就是清澈的”。但部分産區片面過度追求外形的細緊圓直,為追求嫩度和外觀好看,除了芽采得小,還揉得緊,做得小,茶葉被揉碎産生大量破壁細胞,因而造成湯渾現象。

渾湯中除了破壁細胞,還有部分是白毫,被商家宣傳為“富含氨基酸”,忽悠了不少茶客追捧。張久謙說,其實茶葉上的白毫是泡不掉的,福鼎大白白毫最明顯,但茶湯并不渾。甚至有些茶企為迎合市場對渾湯的不正常需求,專門在生産時加入一項所謂脫毛技術,把茶葉上的白毫整下來,加重渾的觀感。

信陽毛尖混湯好還是清湯好(信陽毛尖渾湯好還是清湯好)2

[現象]跟風市場,毛尖跑偏了!

作為我國茶葉主産區中緯度最北的茶區之一,特殊的土壤、氣候條件孕育了内質豐富的信陽毛尖茶,信陽茶從唐代始,無論品質、産量還是知名度都是行業翹楚。即使到了近代,信陽茶魅力不減,信陽毛尖在全國多次獲獎,首批就入選中國十大名優綠茶并一直在列。在專業茶人眼中,信陽毛尖是妥妥的高端茶,市場上甚至長期存在南方茶區茶葉仿冒信陽毛尖的現象,一些外地綠茶甚至大量購買信陽毛尖用于拼配,提升茶的品級、口感。

然而雖有如此硬核實力,信陽毛尖的市場認可度卻不盡如人意,哪怕在河南本土,您問問身邊的本土茶客,說到信陽毛尖,總覺得跟高端不沾邊,市場上價位确實與西湖龍井等外來客不在一個層次。信陽毛尖的市場地位與實際品質嚴重不相符,遠未達到應有的市場地位。

河南省茶葉商會常務副會長、信陽市銀星茶業總經理李學昌認為,長期以來,信陽毛尖的市場推廣是個弱項,加上綠茶追求早和小的市場風向誤導,“早和小恰恰是信陽毛尖的劣勢,南方茶發芽早、産量高、成本低,價格便宜,比小比早的結果不言自明”。比小比早的結果是信陽毛尖茶葉越來越貴,畝産單産越來越低,同時也使得早熟的南方茶仿照信陽毛尖在河南市場大肆流行。而且追求小芽,采得早,茶葉内質積累不足,香高味濃的特點也發揮不出來。

從近十幾年全國茶市流行茶類品種來看,成功的經驗幾乎都是一個路子,那就是,找出産品個性化特點、優點,作為賣點,鐵觀音的賣點是香氣高;普洱茶的賣點是宜收藏。我們再舉一個白茶的例子:福鼎白茶原隻是一個小衆茶,但近幾年在全國異軍突起,大有成為主流茶葉之勢。福鼎産茶曆史悠久,茶品類還有花茶、綠茶及工夫紅茶,為何定位白茶?正是找準了白茶與其他茶類的差異化作為推廣着力點,同時又借鑒普洱茶等黑茶類緊壓茶的優點改進了福鼎白茶,迅速帶火了市場。

此外還有主打宣傳品種稀有,氨基酸含量高的安吉白茶,原本是綠茶中的極小衆,卻在近十年間在全國茶葉市場一直享有較高知名度及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此外如武夷山的金駿眉紅茶、安化的黑茶,都找準了各自賣點,是成功的營銷案例。

信陽毛尖混湯好還是清湯好(信陽毛尖渾湯好還是清湯好)3

[趨勢]口感回歸,外形淡化

在上周日剛剛落幕的河南第九屆紫砂藝術節上,主辦方特别設置了一個子活動——信陽毛尖品鑒大賽,比賽明确要求,參賽茶樣應按照一芽一葉标準,最終勝出的茶品,也恰恰是外形稍粗放,滋味上佳的參賽茶樣。評審打分中,評委們會特意加重滋味的占比,而摒棄了單芽過多的茶樣。“實際品評表明,過于追求芽葉小的茶,雖然湯色好看,但滋味淡,失去了信陽毛尖香高味濃的優勢核心。”主辦方表示,品鑒大賽堅持一芽一葉的傳統标準,正是有意識地反撥追求小芽的市場誤區。

其實近幾年,茶農、茶商當中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正在嘗試變革與回歸。有些茶農、茶廠每年加工一些口感好、滋味香不太注重條形的茶,有些打出野生、野放生态的概念,适應了一部分重視口感的茶客的消費需求。

張久謙說,鑒于過度追求小芽對行業的傷害,尤其綠茶類愈演愈烈的追求外形标準之風,茶葉國标也已作出了調整,“名優綠茶類早年在标準中外形打分占比都比較高,毛尖的外形分占到30到40分,現在毛尖外形占比為25分,更加強調滋味”。

李學昌說,外地茶如西湖龍井,當地政府與行業人士就自主制訂規則,多年前就已開始變革,當地茶農、茶廠已有約定,不準生産單小芽,所有西湖區茶廠、茶農的茶園茶葉普遍一芽一葉開采。結果相當可觀——産品産量提高,農民收入增加,消費者也喝到了滋味濃郁的茶。

李學昌有個大膽的設想,他說,我們應該抛棄現有信陽毛尖茶加工思路,對産品來一個革命性變化,除了減少芽茶生産量以外,抛棄信陽毛尖茶“細緊圓直”的傳統形狀,打造一款突出我們信陽茶内質含量豐富,“香高、味濃”特點的茶,再造信陽毛尖,甚至重新打造一個新綠茶品種。

他說,綠茶的優點不在于存和藏,而恰恰在于它的新與鮮,如果在“細緊圓直”的特點上過分下功夫,勢必影響茶葉的口感和湯色,讓茶葉松點兒、大點兒,才能使我們的信陽茶滋味更香、更濃。信陽茶内質豐富的優點外地茶是加工不出來的,我們采晚一點,畝産單産産量也提高了,不但消費者能喝到既便宜又香高味濃的茶,茶農也會因産量增加受益。(編輯 袁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