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時代之下,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一樣,所以人們的收入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國家在制定個稅起征點的時候,也是建立在對人們收入水平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之下的。就目前來說,我國的個稅起征點主要經曆了五個階段的變化,而現在的個稅起征點是從2018年開始正式實施的,也就是5000元。
近些年來物價不斷地上漲,讓人們的生活成本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拿着五六千的工資,可能也僅夠維持基本的個人生活,一些人對于五千元的個稅起征點可能也有一些抱怨。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80後,90後群體,大部分都面臨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甚至身上還背負有房貸,車貸以及對孩子的長期教育支出等等,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在5000元的工資基礎上,還要繳納一定的個稅,确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所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也表示,應該把現在的個稅起征點提高到1萬元,但是能達到這個标準的人又有多少呢?或者說在我國14億的龐大人口基數中,有多少人能達到月薪1萬元的水平呢?
根據相關專家的表示,哪怕是現在的個稅起征點隻有5000元,但實際上能夠繳納個稅的人在隻占到了總人口的5%,也就是有7050萬的人可以達到5000元的個稅起征點。可想而知,月收入能超過5000元的都隻有5%,月薪上萬的人隻能更少,所以把個稅起征點提高至一萬元顯然是不太可能的。那麼我國究竟有多少人能夠達到月薪上萬呢?
關于中國2020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這一份報告中,統計了這一年我國共有874萬的應屆畢業生,但是能達到月薪上萬的卻隻有4.3%,也就是37.58萬人。
前程無憂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時候對于一些地區也做出了平均月收入方面的統計,據了解,隻有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城市能達到平均月收入過1萬的水準。這三個城市在全國範圍内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在工資待遇方面會有相對上的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份數據是建立在平均基礎上了。
經濟越發達的城市,所存在的收入差距反而會更大,所以也就造成了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之間的巨大差異,這樣一來,那些低收入出現的欠缺很容易被高收入群體所平均。所以,在北上深這三個總人口超過6000萬的城市之中,可能達到月薪上萬的人連1/3都沒有。
其實,我國能真正達到月收入過萬的人真的很少,不管是私營企業還是國有單位,平均年工資算下來也遠遠不足月薪過萬。而且能實現高收入的行業、城市以及群體是具有顯著差别的。
首先就是區域收入的差異很大:大部分能夠實現高收入的城市都集中于一線城市,可能一些二線城市也能夠有一些人實現高收入,但是占比都非常小,至于三四線城市乃至更低線的城市,可能很少有人能夠實現高收入。
其次,實現高收入的行業不多:雖然現在經濟市場中的行業衆多,但是很多行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利潤是非常低的,所以自然也就無法支付給員工更高的工資。一般來說,高收入行業集中于互聯網、金融、IT等行業,在這些行業中,不乏有行業巨頭,可能成千上萬的員工之中也隻有少部分人能夠實現高收入。
除此之外,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也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對于很多初入職場的人來說,他們的工資可能會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長而增長,但更多的情況則是工資收入前期增長幅度很快,但是到了後期幾乎就原地踏步了,除非能做到更高層次的崗位。
對于70後和80後群體來說,可能普遍的月收入都是在1萬以下,90後群體與70後,80後相比,想要實現月薪過萬稍微容易一些。畢竟很多九零後可以借助着互聯網的優勢,發展很多副業,比如直播以及新媒體等等,通過這些工作也容易實現月薪過萬。
從總體上來說,我國能實現月薪上萬的人非常少,甚至不足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或許一些人覺得自己的月收入與網絡上的觀點有着十分大的差異,但是要明确的是,兩者之間所處的環境以及個人感知都是不一樣的。
結語:
或許一些人拿着上萬的工資,但是也背負着更大的生活壓力,一些人生活在三四線城市,月收入可能隻有三四千元,但是依舊可以過的無憂無慮。所以,錢雖然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态,按照自己對于生活的追求來走穩每一步。
今日話題:我國14.1億人,真正月入1萬以上的人有多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