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發電原來真不是“空想”?我國一位農民砸2100萬,發明了空氣發電機,曆時10年終于有了成果,未來它或将造福廣大老百姓!
他來自江蘇省蘇州市,他發明出的這個機器,全稱叫做空氣壓縮發電機。你們知道嗎?中國很多地方,尤其是高原地帶,主要都是依靠風力發電,于是,他就想到若是能用風力打氣該有多好!這是他發明的發電機的風車,風葉足足有9米六,這個儲塔約為20米,風驅動葉片,帶動儲氣塔,然後,就能将空氣壓縮進一個儲氣罐裡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儲氣罐主要看一個家庭對電的需求有多大,一個容量約為0.5立方的儲氣罐,大約可以發出0.5度的電,或者說,儲氣罐越大,發的電也就越多。在我們看來,完成一項研究的時候,經曆失敗再正常不過了,他經過上萬次實驗後,最終取得了成功,并且,還順利的拿到了國家的專利證書。
氣使用時,讓塔裡儲存的空氣氣壓從這個管道接入發電機,之後啟動它就可以正常運行發電了,這項技術被稱為空氣壓縮能源儲存技術,大緻原理如下,主要是利用空氣壓縮機,将自然界裡的空氣吸收,然後壓縮成密度高、壓力大的有效氣壓資源,并将其儲存穩壓。
到了需要它的時候,再通過放氣閥門和輸氣管道向氣輪機裡排放,以此帶動氣輪機葉輪運轉,讓發電機轉子運轉發電。從本質上來說它不是利用空氣發電,隻是利用空氣存儲能量,它收獲的電流可以是國外的110伏,也能是國内的220伏或380伏。
得益于這種空氣發電機可以無限制地做大,因此無論是建發電站,還是私人用效果都很不錯,但空氣真的可以發電?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空氣發電機的原理。
這件事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那是國外一位微生物學家意外發現,地杆菌居然能将電子從有機物質裡直接轉移到鐵氧化物等金屬類化合物中。
後來的研究讓他明白,原來地杆菌能釋放出一種蛋白質納米線,它能夠讓電子傳遞到周圍環境裡,要知道,電子的流動會形成電流。但問題是,電子是怎麼來的?
他還發現,即使是孤立的蛋白質納米線,它也能産生電流,并且電流的大小隻和空氣濕度有關。當濕度越低,電流也就越小,當他用保鮮膜覆蓋材料的時候,電流輸出竟然中斷了,移除保鮮膜,電流又會恢複了起初的大小。
這麼看來,空氣濕度能促成電子釋放,而這種不可思議的蛋白質納米線薄膜夾在2片金屬間的小貼片,實際上它就是“空氣發電機”的原型。喜歡本期視頻的小夥伴别忘了點個關注,歡迎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