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持續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推進,學生創客團正日益成為這一發展高地必不可少的生力軍,創青春,創奇迹,創未來。
在吉林,有這樣一個團隊:4年實際運營時間,孵化30多家小微企業,吸引各類扶持資金900餘萬元,獲得各級獎項近200項,承辦并組織雙創大賽10餘次,累計參與師生近萬人,舉辦創業類培訓近30期……
這一系列數字的踐行者和實現者,正是吉林省唯一一所被認定為“國家級衆創空間”的學校——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日前,記者專訪學院衆創空間負責人姜福佳老師,探尋校園創新創業的成功密匙。
先見之明,一場比賽開啟一方夢工廠
在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興校戰略始終在探索并實施。2009年,從吉林大學畢業的姜福佳老師到校工作後,一直緻力科學研究,他的教室除了課堂,還有實驗室和校外科技公司。2014年,學生們在做項目之餘,參加了首屆吉林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意想不到的是,這場比賽竟開啟了學院的雙創時代。
在姜福佳老師的帶領下,團隊的玉米蛋白硬膠囊項目一舉獲得省賽金獎,之後又獲得國賽銀翼獎。“去天津比賽後,團隊特别受啟發,感受到創新創業一定是種趨勢。”這種感覺在姜福佳老師之後跟随團省委到南方學習調研後,更加強烈和真切了。“到大疆科技、阿裡巴巴、義烏小鎮、柴火創客空間等地參觀後,我們非常震撼,尤其在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看到項目路演,各種資本現場投資,突然打開了新思路。”
2015年6月,姜福佳将見聞體會彙報給院領導,學校當即決定将圖書館的一部分場地用于師生創新創業使用。三個月後,這裡被吉林省科技廳評為省級衆創空間,并獲得省科技廳給予的資金扶持50萬元。又是三個月後,國家級衆創空間牌匾落地,又帶來省市區資金扶持的80萬元。
铢積寸累,兩個依托融合四項孵化
空間一點點擴大,項目一點點增多,日積月累,如今,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創客空間擁有大專以上學曆管理人員占100%,孵化企業使用場地所占比例達到80%,創新創業基地服務設施及服務功能為提供商務、資金、信息、咨詢、市場、培訓、技術開發與交流等服務。
據姜福佳老師介紹,創客空間目前正根據二級分院的實際需求設置項目化的流程操作,使學生有學分轉換,競賽有基金扶持,最終形成6個基地,5個層次,4個轉化,3個途徑,2個類型和1個落腳點的運營模式。
目前學院打造兩個依托及四項孵化平台,瞄準學生創新創業痛點、堵點和難點,及時制定破解措施,以有效且高效的服務增強創業支撐。依托SIYB、KAB兩個創業培訓平台,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和創業者通過“市場評估”、“組建創業團隊”、“制定營銷計劃”等十個教學模塊進行創業理論、創業方法和創業能力培訓。
随着孵化器朝着形式多樣化、功能專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組織網絡化方向發展,學院的孵化器平台也實現了全面發展。一是孵化科研成果:搭建科研成果與産業的橋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及企業創新,促進研發成果産業化和商品化,實現産、學、研、創一體化。二是孵化創業項目:舉辦創業大賽、開展創業論壇、建立創業聯盟、提供社會公共技術服務。創業者在校園内實現一次或二次創業;與社會、政府多家專業型企業孵化器合作,建設衆創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創業孵化鍊條,最終達到政、校、企和創業者多方共赢。三是孵化創業型人才:幫助指導創業者參加各類創業大賽,培養創業者演講、溝通、管理等能力,提升創業綜合素質,孵化小企業主,使其走上企業家之路。 四是孵化實踐崗位:以分院為單位,專業為依托,設立電商、旅遊酒店、藝術設計、3D智能技術、食品生物等創業實踐基地。将創業教育融入到基地建設各環節,讓學生直接參與成熟創業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學習運營、管理等創業實踐能力。
軌物範世,探索與成果同行
身為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級衆創空間負責人,姜福佳老師身上還有長春工匠、吉林省科技創業導師、吉林省青年好教師、吉林省十大創業先鋒等榮譽頭銜,但最令他驕傲和自豪的,是通過創新創業走向成功的一批批學生們。
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陶聰,2011年8月以參展商身份參加了第十屆長春農博會,把冷面和公婆餅作為投資項目,一直住在露天展館,每天睡眠2-3小時,十天淨收入4580元。之後,他成立了破冰創業社,創建了《聯創校報》,給更多學生提供了創業平台。2014年4月,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食品與生物技術分院的學生杜佳欣,2014年參與創辦吉志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具有2年的創業經驗,現擁有吉林省最大的大學生兼職網“有時兼”,目前用戶量達到13萬人,每日活躍人數約4萬人,平均日對接500單。食品與生物技術分院的學生宋雨,入學後跟随團隊做項目搞研究,參與的環保可食用膠帶,啤酒糟綜合利用技術等多個項目獲獎,畢業後成功考取了東北師範大學的研究生。
“我們緻力扶持小微企業,這才是自己孵化的。校内衆創空間需要解決創業過程,培養連續創業者,不應以目前公司的規模大小和盈利多少一概而論。”在姜福佳老師看來,學校的衆創空間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教師帶着學生做應用技術研究,二是學生完全獨立自主創業,第三種是入駐外引企業,學生按勞取酬。
于此同時,雖然學校的衆創空間頂層設計完備,規劃路徑清晰,但仍有繼續向前行走的困惑。相對于一類城市資金足,項目多、人才多,政策多的優勢,長春所在的二類城市存在資金不足、人才流失、意識傳統等短闆。為了彌補發展不足,姜福佳老師堅持純粹的創業初心,不斷與時俱進汲取新信息,積極申請學校搭建實驗平台,堅持争取基礎設施更新換代,注重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意識。
多年來,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和實踐能力作為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标。學院在開設《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必修課和《KAB創業教育》選修課的同時,利用學院為吉林省SIYB創業培訓機構優勢,對有創業意向和創業素質的學生,定期舉辦創業培訓班,培養學生将知識和技能融入實踐,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真正踐行“鑄誠精藝”的校訓,将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标。
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前提,創業是創新的體現和延伸。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創客空間始終立足自身的使命、願景與定位,緻力對現有資源的更優化配置,為師生尋求更大更多的新價值,正向着雙創領域的藍海深處笃定進發,勇往直前。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華欣欣 部分圖片由學校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