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因為學習吵了孩子

因為學習吵了孩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7 02:20:38

因為學習吵了孩子?來源:南方日報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從項目簡介上看,不乏各種生物學領域的常見字眼:基因組、轉錄組、突變基因、基因敲除和結直腸癌等,專家稱,不亞于一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準然而,這篇論文竟出自一名小學生之手,網友忍不住直呼:“真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因為學習吵了孩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學習吵了孩子(找捷徑是害了孩子)1

因為學習吵了孩子

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從項目簡介上看,不乏各種生物學領域的常見字眼:基因組、轉錄組、突變基因、基因敲除和結直腸癌等,專家稱,不亞于一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準。然而,這篇論文竟出自一名小學生之手,網友忍不住直呼:“真是百年一遇的醫學奇才!”

網友的慨歎,還真不一定是字面意思,而是隐含了某種諷刺意味。這篇貌似“高大上”的論文,未必名副其實。有網友找出了蛛絲馬迹,根據這名陳同學的日記,他所提到老師是研究C10orf67的行家(後被證實為該同學父親)。剛開始,這位同學還“上網搜了一下什麼是基因”,但3天後,已經能夠了解、判斷基因表達水平與功能。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了,成功的後浪背後往往都有幾個前浪,這不過是家長或老師的一次“代寫”罷了。

圍繞所謂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似乎也引發了不少争議。不久前,半月談的一篇文章指出,一等獎項目裡高端儀器比比皆是,但有的儀器連中科院的研究員都申請不到;有的醫學題目專業性太強,基礎醫學碩士或者臨床醫學科研型博士才能拿下……這些科研怪象的成因,有心人一目了然:一些“神通廣大”的家長親力親為,從搞科研、策畫展、發文章等方面,砸資源、拼人脈,不惜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安插到孩子身上,為孩子升學全面助攻。

“藝術圈的搞藝考,學術圈的拼競賽。”五花八門的助攻行為,緣起于特長和加分之間的挂鈎行為。比如,此前一些學校具有自主招生權限,原本是為了給能力突出的學生創造機會,但實際上,也為一些隐形權力創造了“後門”。約束“隐形加分”,關鍵是設立防火牆,改變高校自選動作大、監管力度比較弱的現狀,清除暗箱操作的空間。今年,教育部明确規定實施強基計劃,取消特長生、競賽生培養與升學加分的脫鈎,就是為了關掉這裡的“後門”。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上還存在一種常見心态,認為即使常規高考途徑的加分取消了,也會在平時各種保送、評優、評獎計劃中有所體現,因此仍然迷戀于弄虛作假。針對這種現象,需要加強制度層面的反思。就拿學校評優評選來說,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隻看“卷面成績”,更要看獲得方式是否誠實守信、是否真實可靠。如果學生拿出的東西來自于某些名聲爛大街的比賽,就可以考慮排除;如果跟個人平時表現不符,也要加強學術成果審查。

最後,還想對那些迷戀“助攻”“鍍金”的家長們說,“走後門”“找捷徑”看似可能更順遂一些,但站在人生的大局上,這是短視之舉。人生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家長們需要樹立榜樣。倘若心懷鬼胎、弄虛作假,歪曲了孩子的價值觀,長遠看無疑也是害了孩子。(扶 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