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斷斷續續中,地名探究來到了第三個系列——江蘇。寫山東的時候,失之龐雜,羅列了太多;寫河南的時候,慢慢沉澱下來,關注做好地名本身的事情;江蘇這個系列,将更加關注地名本身,尋找與地名有關的由來,以及沿革之中的故事。學,然後知不足,在路上,雨未歇……
▲常熟風光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是耳熟能詳的事實。那麼七十二弟子有多少北方人,多少南方人呢?恐怕就鮮有人知了。
孔子在魯國講學,魯國在現在的山東,所以孔子的弟子大抵都是山東周邊的北方人。七十二弟子中七十一名是北方人,隻有一人是南方人,那就是言子!
▲言子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遊,又稱叔氏。 春秋時期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言子擅長文學,曾任魯國武城縣令,闡揚孔子學說,使用禮樂教化士民,境内到處有弦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贊“吾門有偃,吾道其南”,人稱“南方夫子”。
▲孔門十哲
魯悼公二十五年,言子去世,葬于虞山東麓,從祀孔廟,成為“孔門十哲”第九人,享受儒家祭祀,曆代追封丹陽公、吳國公。
言子是江蘇常熟人,如今常熟市虞山鎮言子巷建有言子故宅,虞山東嶺設有言子墓,學前街設有言子專祠,州塘畔有言子故裡亭。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常熟地名的由來。
地名由來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縣。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之意——“原隰異壤,雖大水大旱,不能概之為災,則歲得常稔”。
常熟縣距今已近1500年,也是千年古縣了。
▲常熟地名變遷
常熟一地,自西漢開始有建制,是為虞鄉,東漢增設南沙鄉,二鄉并立直至三國。
西晉始建縣,海虞縣為常熟一地建縣之始,東晉增設南沙縣,南北朝時更有海虞、海陽、常熟三縣并立的情況。
自隋朝獨為常熟縣至清朝初年,清雍正四年新設昭文縣,至清末昭文并入常熟縣。
▲常熟風光
常熟市境域地處北緯31°31′~31°50′、東經120°33′~121°03′之間,南北最大距離為37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為49千米,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北瀕長江,與南通市隔江相望,東鄰太倉市,南接蘇州市相城區和昆山市,西連無錫市錫山區和江陰市,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總面積1276.32平方千米(含所屬長江水域面積)。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為虞山街道金沙江路8号。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