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模型是建築、景觀等相關設計專業常用的設計表現手段,同時也是鍛煉設計師的空間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手工模型的制作相對比較複雜,需要在場地、選材、專業工具、加工工藝、比例等很多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曆。
随着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3D建模 渲染的方式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大有取代手工模型的趨勢,畢竟現人們使用電腦軟件的機會要比使用美工刀要多很多。 更何況制作手工模型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強的動手能力才行。 對于動手能力相對弱一點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難題。 于是利用電腦軟件模拟出手工模型就成了一個很特别的存在。
那麼,該如何利用3D軟件 渲染制作一張足夠以假亂真的手工模模型呢? 下面就結合一個案例,給大家說一說其中的要點。
先看下渲染的成果圖:
首先要做手工模型效果,建模是第一步。 但并非簡單的把模型體塊做完直接擺在那兒就完事兒了。 由于是模拟手工模型,所以要考慮到材質的質感和一些自然的變形對模型的影響。 畢竟電腦制作的模型太像工業産品,尤其是模型邊角的地方容易出現那種完美的直線和曲線。
比如可以根據模拟的材料将模型分開制作。
以膠合闆材質為例,這種闆子上下兩面是獨立的面層,中間是填充層。
建好基本模型的體塊之後,需要将整體模型切成三部分,以匹配真實的材質質感。
局部可以故意制作一些翹起的造型,模拟手工模型的瑕疵。
模型主體部件制作完成後,添加一些風格匹配的配景,豐富模型的細節。
建模的最後别忘了個整個模型加個地面。
模型全部搭建好位置正确之後,就要考慮光線的問題了。 這裡由于要模拟手工模型,渲染器(Vray 3.6 for su)裡面的太陽和天光就不能用了,關閉太陽和環境光。
關完燈,之後還需要讓場景亮起來,這就需要布置人造光源。 而人造光源的布置又必須根據鏡頭取景來布置,并不是随便布置幾盞燈就可以的。
先定幾個視角,然後添加場景。
場景确定好之後,根據每個場景要表現重點的不同,分别架設一盞至幾盞燈光,模拟攝影棚的燈光效果。 通常使用三點布光比較多。
燈光大概布置好之後,可以打開渲染器,開啟材質覆蓋。 測試燈光的光影效果,并進行微調。 已得到最佳的視覺效果。
經過反複調試,整個圖面的黑白灰關系拉開,層次分明。 同時模型中人工制作的瑕疵也能看清除。
模型、構圖、燈光都調整的比較滿意了,接下來就該貼材質了。 貼材質建議全部在Vray裡面進行,這樣質感比較好控制。 由于模型是提前分好的,所以材質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開來制作,分開來賦予給模型的每一部分。
這裡面建議大家,材質如果能用Vray提供的标準材質盡量使用标準材質。 如果需要新材質的,可以使用差不多的材質先貼到模型上,然後根據需要更換相應的貼圖就是了。 這樣可能更方便一些。
模型、燈光、材質、構圖全部就為之後就可以直接渲染出圖了。
步驟如下: 1、關閉互動式和漸進式、調高質量
2、調整渲染輸出
3、添加渲染元素
4、渲染出圖
渲染結果如下
最後總結一下,要使用電腦軟件模拟出手工模型效果,關鍵點并非在如渲染軟件本身,要把經曆更多的放在對實體模型的分析上,主要式材料的物理特征。 然後根據實際觀測結果對軟件建模進行必要的調整。 同時為了更好的表現手工模型的質感,還需要假設一些瑕疵出來,畢竟電腦建模做出來的東西太有棱有角筆杆調直了。
比如可以做一些縫隙、一些多出來的小邊緣啥的。 模型推敲沒問題了,才能進入下一步的渲染流程,而渲染的重點也并非是材質,而是燈光和構圖。 構圖找對了,燈光布置的合理,材質其實就不用花太多心思了。 所有東西都搞定了,給一個渲染的正圖參數,自然就能得到一張滿意的模拟手工模型的效果圖出來。
以上就是筆者對渲染手工模型的一些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作品集技法,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衆号:kang-shish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