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ai人工智能零基礎學習

ai人工智能零基礎學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5 13:58:15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田夢迪

7月底,江西迎來高溫紅色預警,新餘的最高氣溫已經超過40攝氏度,早上剛過8點,陽光就變得毒辣,穿過玻璃窗照射在上億廣場三樓的辦公區域。

臨近9點,這裡逐漸熱鬧起來,各作業區的打卡電腦前排起了長隊,摘掉口罩、人臉識别、打卡成功……500多名人工智能訓練師陸續走到自己的工位,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90後”二胎寶媽湯麗娟就是其中一員,隻見她全神貫注地盯着電腦屏幕,左手操作鍵盤,右手移動鼠标,先畫出一輛車的大體輪廓,然後将圖片放至最大,細心調整車輛邊緣的框線,再勾選屏幕左上角的車輛屬性。

“這樣一整套流程下來,就标注好了這輛車的信息。”湯麗娟邊操作電腦,邊向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介紹,“我們的工作主要就是在這些圖像上标注數據,讓人工智能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更好地認識世界,從而為人類服務。”

“先嘗試,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在人社部公布的國家職業分類目錄中,湯麗娟從事的職業被認定為“人工智能訓練師”(AI訓練師),指使用智能訓練軟件,在人工智能産品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數據庫管理、算法參數設置、人機交互設計、性能測試跟蹤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包含數據标注員、人工智能算法測試員兩個工種。

“這些話聽起來很專業,但數據标注這個過程其實和平時帶孩子有點像。”從業兩個多月,湯麗娟對這份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我們就像一個‘翻譯’,把采集到的圖像、語音或視頻‘翻譯’成計算機語言,人工智能就像孩子,我們要不斷用它能聽懂的結構化語言帶它熟悉真實世界,比如把障礙物、紅綠燈、車道線等數據标注好了,人工智能就會通過這些信息慢慢學會自動駕駛。”

說着,湯麗娟又完成了一幀畫面的标注。看着她娴熟的操作,很難想象這位寶媽是一名才工作兩個月的跨界新手。

ai人工智能零基礎學習(教人工智能認識世界)1

湯麗娟(右一)在和同事讨論标注細節。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劉昱卓/攝

湯麗娟形容自己是個“愛折騰”的人,畢業十年間,她曾去過武漢、上海、杭州,做過和自己大學專業相關的針灸推拿工作,也曾因自己的進修計劃從事過留學行業,回到新餘之前,她在杭州做獵頭。

“我不喜歡給自己設限制,隻要能通過面試,我都會盡力去試試。”這是湯麗娟的人生哲學,成為人工智能訓練師,也得益于這種不斷嘗試的勇氣。

最初看招聘信息時,她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工智能”“語音識别”“自動駕駛”這些如今正火的關鍵詞,本來還擔心自己做不好,但看到身邊的應屆畢業生、寶媽們都能做,湯麗娟一下有了信心,“先去嘗試,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百度智能雲數據标注基地合作負責人魏冬告訴記者,基地中應屆畢業生占比近兩成,正式上手工作前會對員工進行整體的職業培訓,使大家對人工智能産業鍊及自身的工種有整體認知,在每個項目開始前,也會對成員進行具體的業務培訓,來幫助大家熟悉工作流程。

通過考試進入項目後,每個人每天要完成特定數量的标注任務。上班時間,基地作業區充斥着移動鼠标的聲音,同事們偶爾起身到對方的屏幕前交談幾句,也會有審核的小組長來提返修意見。

“在不斷實踐中提升正确率”

畫框、放大畫面、調整框線、提交審核……下午一點半,湯麗娟回家吃過午飯後,重新坐在電腦前重複上午的操作,這樣的矩形框,她每天要畫600到1000個。

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像工廠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每天坐在電腦前8個小時,在單一的工作場景中完成規定數量的任務。但在看似枯燥重複的操作中,她也收獲了成長。

剛進項目時,湯麗娟每天隻能處理100個矩形框,而且有一半都不能通過審核,“有一次,我在畫面上标注了十幾輛車,但審核回來發現标注錯誤的紅色小圈就有二三十個,比車還多。”湯麗娟回憶起收到審核結果的那一刻,“真的是深感挫敗,明明認真标注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她點開每一個紅色小圓圈,一一記錄着出錯的地方。不知道如何改正的,她及時和同事讨論、向老師請教。時間長了,湯麗娟心裡像裝着一個錯題本。

“畫矩形框或者立體框的時候,要盡可能貼合車身,比如車窗玻璃和車身最高點的接縫處,誤差要控制在兩個像素以内才算合格。”

“選擇車輛屬性的時候,經常選完上一輛車的,就忘記修改了。”

“最難的是适當腦補,比如照片上隻能看到車尾,但每個人對車頭的想象都不同,就會導緻标注出來的框線有很大差别。”

……

“細心、熟練、多交流”,這是湯麗娟不斷提升标注正确率的三大法寶,經過兩個月的實踐,她标注的正确率已經從不足50%提升至85%左右,“在不斷實踐中提升正确率,讓我很有成就感!”湯麗娟說。

AI訓練師被稱為人工智能的“老師”,湯麗娟覺得這個比喻十分貼切,“為數據貼上标簽就是為了讓AI機器人更容易識别數據,通過數據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每次标注的正确率有所提升,她都覺得人工智能離感知真實世界又近了一步。

“感激新基建催生新職業、新平台”

今年5月,新餘市政府引進百度智能雲數據标注産業,在上億廣場三樓建立了7000多平方米的基地,如今,基地展廳大屏上的保護膜甚至還沒來得及撕掉,各作業區已經坐滿了員工。

魏冬介紹,基地員工中近80%為新餘本地人。數據标注基地的建成,構建起了通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橋梁,幫助傳統行業從業者更好實現職業轉型,同時吸收大量應屆畢業生、寶媽等勞動力,為這座城市提供了近千個就業崗位。

湯麗娟就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原來的她從未想過,生完二胎重回職場能從事這樣一份工作,“離家很近,不用加班,可以拿到高于新餘平均水平的工資。”

而且,湯麗娟十分認可這份工作的未來發展,她知道,随着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社會對人工智能訓練師的需求将迎來爆發式增長。據人社部預計,2022年國内外相關從業人員有望達到500萬。

最近,湯麗娟收到一個好消息,因為之前的項目數據斷檔,公司安排她去新項目做小組長。從“行業小白”到“8人項目小組長”,湯麗娟說:“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更感激新基建催生的新職業、新平台。”

“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肯定。”在基地,湯麗娟看到了未來清晰的成長路徑,“數據标注員可以通過提升标注正确率成為審核員,進而晉升為項目助理,直到獨立負責一個完整的項目。或者像我一樣,從标注員到小組長,繼續做到項目經理,幸運的話甚至能成為公司合夥人。”

更讓湯麗娟感到滿足和驕傲的,是看到家鄉的道路上穩穩行駛着無人駕駛公交車,“以前隻覺得是高科技,現在每次見到,都會指給孩子看,告訴他‘媽媽的工作和這個有關’。”

/ 記者手記 /

近年來,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以前在電影中才能看到的高科技場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到餐廳吃飯,上菜的人變成了送餐機器人;去超市買東西,收銀台設置了自助結賬機器;走上街頭,無人駕駛的公交車在路面上穩穩行駛……人工智能的确強大,但這條産業鍊的基礎,其實是海量雜亂的數據,而人工智能之所以變得如此聰明,離不開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努力。

湯麗娟就是這樣一位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工智能訓練師,當很多人害怕自己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時,她卻提前轉換賽道,承擔起教人工智能認識世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的使命。

其實,職業也是不斷跟随社會發展而更新叠代的産物,一些職業的消失必然會催生新職業的需求,比如人工智能要實現自動駕駛,可能會縮減司機的需求量,但地圖采集員、數據标注員等新崗位的需求會大幅增加。與其擔心焦慮,不如提前準備。在這場變革中,湯麗娟用自己的經曆告訴大家,或許想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并不容易,但先試試,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