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微信号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
“PET/CT可是有輻射的,能不做嗎?”
“我家孩子還小,我怕孩子健康出問題。”
“依靠PET/CT,是不是因為醫師“眼力”不好哦?”
“我在外地,不做PET/CT行嗎?”
“我照片都拍給你看了,為什麼還要拍PET/CT?”
洛夫克拉夫特說:恐懼來源于無知,
小編給你說:曉得了就不要害怕。
随着,我國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百姓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和接受PET/CT檢查。
而關于PET/CT有輻射、可緻癌的說法一直不絕于耳,甚至産生恐懼,那麼PET/CT檢查安全嗎?輻射傷害有多嚴重?
今天拍片、明天做CT,會“吃”進去多少射線?作為患者或家屬又擔心又糾結,到底該怎麼辦呢?
一起去聽聽我院影像學專家怎麼說等吧!
PET/CT小知識
什麼是PET/CT?PET/CT中文名字為大型醫療設備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x線斷層顯像儀,是一種将PET(功能代謝顯像)和CT(解剖結構顯像) 兩種先進的影像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的影像設備。它同時具有PET和CT的優點,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從而實現1 1>2的效果。
PET/CT檢查有輻射嗎?安全嗎?PET/CT檢查有輻射嗎?答案是肯定的,PET/CT檢查的确有輻射。其輻射劑量來源放射性核素和X-CT兩部分,即患者接受一次PET/CT檢查,會受到PET掃描所需核素産生的輻射劑量及CT掃描産生的X射線輻射劑量。
既然PET/CT有輻射,那麼PET/CT檢查輻射劑量有多大呢?安全嗎?安啦!PET/CT檢查是非常安全的醫學檢查。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各種各樣的輻射:從穿越星系而來的宇宙射線、醫院的X光機到陽光裡的紫外線、家裡的大理石地闆磚,從手機、微波爐、高壓線到電視、廣播台的信号塔,輻射無所不在。
根據我國輻射防護标準(GB18871-2002),一次性接受50mSv以下的輻射劑量是安全的;超過100mSv才有可能産生直接輻射損傷的風險。而全身PET/CT檢查的總輻射劑量一般在15mSv左右,遠遠低于上述安全劑量。而且,随着PET/CT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PET使用的核素劑量越來越小,CT的掃描速度越來越快,輻射劑量控制也越來越好。
PET/CT檢查結束後在一定時間段内受檢者對周圍人群的輻射主要來源于放射性藥物(18FDG),半衰期僅有2小時。即受檢者打藥2小時後體内放射性藥物一半會衰變掉,加上生理排洩的一部分,此時受檢者體内放射性藥物大多已衰變和排洩,且以後每2小時輻射量都會減掉一大半。也就是說随時間推移患者體内的放射性藥物會被衰變和排洩掉,大概1天左右就能代謝完了。
受檢者從打藥到檢查結束離開PET-CT中心的時長約為2小時(需延遲顯像時除外,時長會更長),對周圍1米人群的輻射劑量已下降到0.01mSv/h以下,此時醫務人員接觸患者進行30分鐘的醫療活動,可能接受的輻射劑量大約也就0.005mSv(5μSv),約等于您坐1小時飛機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基本可忽略不計。
TIPS:哪些疾病适合做PET/CT腫瘤疾病:利用PET/CT可以發現早期腫瘤,尋找原發和轉移竈,鑒别有無腫瘤複發,對腫瘤進行分期和再分期,指導确定腫瘤治療方案及評價療效。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PET/CT能準确定位癫痫竈,以便采用χ刀或γ刀精準治療;它也是診斷抑郁症、老年性癡呆、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獨特檢查方法。
心血管疾病:PET/CT的心肌成像被公認為評價心肌活力的「金标準」,也是心肌梗死再血管化(血運重建)等治療前必要的檢查。近年研究表明,18F-FDG PET-CT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動脈粥樣硬化、心髒結節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血管炎等疾病的診斷、治療決策制定和預後評估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
感染與炎症/臨床應用:《FDG PET/CT 感染與炎症的診斷應用》指南推薦結節病、結核、風濕免疫病等 10 種疾病可行 PET-CT 檢查。
END
供稿 | 高才良(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PET/CT中心)
編輯 | 周力巨(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宣傳科)
審核 | 駱健 張勝 何洪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