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老實YOLO
編輯 | 神逗奶爸
在這個世界上,“完美的父母”可能隻存在于孩子三歲之前的那幾年。
在這幾年中,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能盡到自己的責任,并且給予孩子毫無保留的、最無私的愛。
但随着年齡的增長,這種完美的愛會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少。
特别是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的這種表現在對比之下就顯得特别紮眼。
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被忽視的永遠在騷動。
很多孩子終其一生都無法原諒父母的差别對待給其帶來的傷害。
那些有意無意的“偏心”,無不折射出“無私父愛/母愛”的蒼白。
事實上,父母的“偏心”是有規律可循的,而且“偏心”本身就已經扯下了“無私之愛”的遮羞布!
父母會在不同的年齡“偏心”于不同表現的孩子,但自始至終,父母偏向的一直都會是那個能滿足自己某個階段心理需求的孩子。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放在哪裡好像都很實用。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哭”字。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面,“哭”字一般代表着“弱小”,代表着需要幫助、需要照顧。
人性裡面剛好就有一點:人其實都是“助人為樂”的,人都喜歡“做好人”!人在覺得自己幫助了别人時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基于付出而來的快樂)。
我小時候一直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作為家裡的長子,我一直享受着比弟弟更多的資源(生活/教育)。
我媽偏心到什麼程度呢?她無數次在叫我弟弟的時候叫出我的名字!
我弟弟小時候也常常抱怨爸媽偏心,但長大之後就再也沒有多說過一句話。
原因很簡單:養育成本是沒辦法完全對等的,他總不能期望自己跟我一樣多病多難,他也知道就算是在我媽在教育上往他身上砸錢,他也沒法讓自己的成績好看。
就這樣,我不僅占用了父母更多的金錢投入更讓他們無時無刻不對我心心念念。
當我做了父親的時候,我才真正理解父母當時絕非是有意偏向我的。
一個幾斤重的嬰兒被你精心養大,真的是一件極為幸福、極有成就感的事情。
年輕時的父母下意識地偏心于更弱小的那一個也實屬正常“操作”。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利己的,在物種的進化中,早已把“利己”刻在了基因裡面,因為不利己的話,基因就會降低傳遞下去的幾率。(這一點早就有學術認證,這裡不再贅述。)
是的,這裡隻是很客觀地看待“自私”這個問題,有句話說得好:接受了“自私”,才是成熟的開始!
父母也是自私的,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會下意識地偏心于對自己有更大價值、可能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回報的那個孩子。
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得淋漓盡緻。
我妻子的奶奶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她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定居漂亮國(沒拿到卡、工作是洗盤子),兒子之中老大最有本事。
她年輕的時候有多過分說出來可能沒幾個人會信。
老大有錢有勢,什麼都不缺,哪怕大兒媳婦不待見她,她也能腆着臉去補貼人家,又是幫忙幹活又是幫忙帶娃。
而老二老三最困難的時候,就因為沒錢,孩子他都懶得去看一眼,更别說去幫忙帶了。
說她過分,是因為兩點:
其一,她早就被分配給老二贍養,老大和女兒什麼都沒幹,她天天說人家好話,老二老三天天伺候她們老夫妻倆,得到的卻是各種怨言,過年吃團圓飯都不去老二老三家的!
在農村,她這樣做,兒子們是會被“戳脊梁骨”的,結果也弄得幾個兒子之間矛盾重重。
其二,她女兒實際上是全靠自己打拼才有了現在的生活的,才出國那兩年刷盤子的錢全都被要求都寄回來幫老大了。
要知道,她的“重男輕女”在當地可謂是遠近聞名。
這一點,憑她女兒這麼多年一直跟她是“失聯”狀态就能證明。
人都是“自私”的,隻不過修養較高的人能更好地掩飾自己的“自私”,能用一些合理的東西來粉飾自己的“無私”。
父母也是一樣,當他們到了中年,養大了孩子,在那個不能讓自己滿意的孩子面前,他們是不屑于去掩飾自己的“自私”的,他甚至會有意地偏心于更“優秀”的、能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利益的那個孩子。
有時候,即便他自己混得再差,他也能對那個比較“落後”的孩子說出“我沒有你這麼沒出息的孩子”這樣的話來。
常常聽人吐槽自己家的老人“難伺候”、“遠香近臭”什麼的。
在這方面,我真的有發言權!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老人緣”的人,不管走到哪裡,我好像就能很快地跟任何一個心理還算健康的老人打成一片。
曾有人問我有什麼技巧,其實哪有什麼巧啊!我不過是能很自然地在他們面前表現出謙虛請教以及認可并欽佩他們智慧的态度而已。
很多人也對老人的需求有誤解,以為老人們還很“勢利眼”,喜歡有錢但離得遠的那一個。
實際上不是的,他們喜歡的會是“嘴最甜”的那一個!
相處多了,相互之間難免會有一些怨言,這些怨言往往會在對待老人的言行上表現出來,老人家在這樣的态度下,很難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認同感,才會表現出對身邊人的不喜歡。
而那個遠在天邊的人呢,首先是交集少,沒有累積什麼怨氣,對待老人的态度很可能還無可挑剔。
“哎呀,我能有現在,都是您當年教導有方!哎呀,您别客氣!這禮根本代表不了我的心意,根本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
您說,正在極力尋找存在感和價值感的老人聽到這樣的話是不是會很喜歡?
别看低了老人們,這時候的他們,看重的絕不再是能力和金錢,有成就的老人看重的是“生後名”,沒成就的老人看重的是尊重和陪伴。
就連我妻子的奶奶那樣的,現在也弄“清白”了!
想要得到老人家的歡心,嘴巴甜一點,說一些他們想聽的、恭維的話,表現得謙恭一點,保證他天天都樂呵呵的,想不起來給你找麻煩!
這個世界上,最無效的溝通就是發表怨言!
父母的“偏心”不可避免,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偏愛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子女對父母态度已經自身價值感在父母這邊的一種折射和反饋。
作為一個過來人,勸你别試圖讓父母去改變,絕大多數時候,那都将是無用功,還可能适得其反!
我們能做的、最有效的方式其實還是力求自身的改善,通過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來滿足父母的人性需求。努力讓自己的能力“變現”,跟父母說幾句好聽的話,即便是違心的,其實也沒那麼難!
至于父母的偏心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我想也毋須我來多言!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也不是有意的,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要做的,一是盡量避免那些無意的偏愛,二是盡量減少有意的偏見!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