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水浒傳林沖風雪山神廟變化曆程

水浒傳林沖風雪山神廟變化曆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06:49:46

水浒傳林沖風雪山神廟變化曆程?林沖被發配到滄州,由于柴進的關照,在滄州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場高俅要對林沖斬盡殺絕,派陸虞候到滄州謀害林沖陸虞候在多次謀害不成的情況下便想一把火燒了草料場并把林沖燒死,一場大雪卻救了林沖的命這天林沖出門打酒,下着大雪,當他回到草料場時見屋子被雪壓塌了一塊沒法住了,想起離草料場不遠有處“山神廟”,便投向那裡過夜在山神廟中,林沖忽然聽到外面有爆響,一看是草料場起火了,要去救火,正要出門卻見得陸虞候等剛放了火過來,嘴裡還說着要燒死林沖如何如何,林沖見狀明白了原委,将陸虞候殺死這就是林沖風雪“山神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水浒傳林沖風雪山神廟變化曆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水浒傳林沖風雪山神廟變化曆程(水浒中的林沖風雪)1

水浒傳林沖風雪山神廟變化曆程

林沖被發配到滄州,由于柴進的關照,在滄州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場。高俅要對林沖斬盡殺絕,派陸虞候到滄州謀害林沖。陸虞候在多次謀害不成的情況下便想一把火燒了草料場并把林沖燒死,一場大雪卻救了林沖的命。這天林沖出門打酒,下着大雪,當他回到草料場時見屋子被雪壓塌了一塊沒法住了,想起離草料場不遠有處“山神廟”,便投向那裡過夜。在山神廟中,林沖忽然聽到外面有爆響,一看是草料場起火了,要去救火,正要出門卻見得陸虞候等剛放了火過來,嘴裡還說着要燒死林沖如何如何,林沖見狀明白了原委,将陸虞候殺死。這就是林沖風雪“山神廟”。——

“山神廟”尋蹤

滄州的一座“山神廟”,因一部《水浒》而名揚天下。

豹子頭林沖含冤刺配滄州,野豬林脫險、草料場大火、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已成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一系列生動描寫,對揭示“逼上梁山”的主題宗旨起了關鍵作用。而“風雪山神廟”又是林沖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

林沖,是水泊梁山108條好漢中第一個登場亮相的重要人物,“山神廟”又是林沖雪夜上梁山的起點,所以說,這座“山神廟”已成為整部《水浒》的“戲眼”。

這座“山神廟”到底在何處?

經查閱有關史料、方志,其結論是:該“山神廟”就是山東省無棣縣境内碣石山半腰的“鹽神廟”,《魏書 .地形》稱之為“鹽山神祠”。所以,碣石山又稱為“鹽神山”,簡稱為“鹽山”

《鹽山縣志》載:“隋開皇十八年,(598)以縣境東南近海處有一座山名鹽山,以山名改高城縣為鹽山縣。鹽山,今無棣縣境内大山。古稱碣石山,春秋時改稱無棣山。山下有月明沽産鹽,山腰建有鹽神廟,魏晉時稱鹽山。唐改稱馬谷山,元時稱大山。”

鹽山神祠,建于魏晉時期,且載于史書,可見名氣不小。隋代至唐初,鹽山隸屬于鹽山縣。據《無棣縣地名志》載:“唐玄宗開元六年(713年),将鹽山縣東南海濱地區,報括馬谷山(即鹽山)在内劃入無棣縣境。”,即自此以後,鹽山,又隸屬于無棣縣。所以《無棣縣志》載:“大山在魏晉時名‘鹽山’,因山下有月明沽産鹽,山上有鹽神廟而得名。”

林沖發配地點在北宋的滄州,《通考》載:“(宋)滄州領七縣:清池、樂陵、南皮、無棣、饒安、鹽山、臨津。無棣稱‘望縣’,即縣治置軍使。”

“軍使”即軍節度使。“軍”是地位略低于州而高于縣的一級軍政建置。《宋史 .地理志》載:“周置保順軍于滄州無棣縣南二十裡。”《慶雲縣志》載:“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置保順軍于縣東南二十裡。”北宋滄州原有橫海軍,又在無棣境内增設“保順軍”,保順軍節度使官階從五品,比七品知縣官階高,無疑說明無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元豐九域志》載:“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徙無棣縣治保順軍,即縣置軍使。”就是無棣縣知縣遷到保順軍節度使駐地“辦公”。所以無棣縣的地位高于它縣,稱為“望縣”。無棣地處北宋與契丹族政權對峙地帶,屬邊防重地,所以軍政建制比較特殊。

需要提及的一點是,上面提到的“無棣縣城”,與現在的無棣縣城并不同址,它指的是隋唐時代的無棣縣城,城址在今慶雲縣大胡鄉于家店村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縣治遷至保順軍城,成為第二座無棣縣城。該城址在今無棣信陽鄉城角、花園村附近。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年)另建新縣城,即今無棣鎮舊城區,明清兩代稱海豐縣城,1914年複為無棣縣城。

查,宋代滄州所領七縣,除無棣之外,其餘六縣盡是一望無際的黃河沖積平原,地表上無一山丘可言。唯無棣縣古黃河口濱海處有座禹貢碣石山,天津之南,濟南之北亦僅此一山趾頂皆石,孑然特立,成為曆代的海防要地。《資治通鑒》載:“大興元年(318)夏四月,段匹磾(晉幽州刺史)帥其衆數千,将奔邵續(晉樂陵太守,治所在今陽信縣東南,今稱邵城)(石)勒将石越邀之于鹽山”,就是指此地。

說明這裡曾經是魏晉時期的古戰場。

林沖發配滄州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年),林沖是朝廷的軍職要犯,叫做“配軍”。當然應該先到保順軍節度使駐地辦理報到交割,然後分派到軍營加以“管束”。由于小旋風柴進“走後門”,才弄到一個管理“草料場”的差事。

保順軍城北距“鹽神山”46華裡,其間有一重鎮叫做車鎮,此鎮南距保順軍城16裡,北距“鹽神山”30裡。據該鎮1975年出土的宋代文物方磚記載,車鎮原名“車店”,是宋代交通要道上的重鎮,因建有可供往來車輛歇息、打尖的“車店房”,被稱作“車店鎮”,後來簡稱為“車鎮”。車鎮、鹽神山二者相距30裡,恰為古時的“一舍之地”,依此推測,保順軍的北部“草料場”應設在“鹽神山”附近。此山東南三四裡處有一古村名叫館裡,據《無棣縣地名志》載,此村立村時,因附近有一漢代迎賓館遺迹,而得名。臨近村莊還有“便宜店”、“什方店”等,顧名思義,皆與“酒”有緣。遙想當年,林教頭看管草料場,由于受到滄州地面上的某些關照,受管不嚴,閑暇時可以槍挑葫蘆外出沽酒,或到鹽神廟觀瞻敬拜,也算得一種寄托和消遣。待之草料場的住所被大雪壓塌,無處寄身時,他自然就會想到那座熟悉的“山神廟”。這便演繹出一幕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的悲壯故事。拉開了《水浒》英雄史劇的厚重序幕

綜上所言,北宋年間,無棣縣隸屬滄州,滄州七縣惟有無棣濱海處有一座山名曰碣石山,又名鹽山,山上有座“鹽山神祠”,也叫“鹽神廟”。如果林沖發配滄州确有此事并與“山神廟”有緣的話,那麼,這座“山神廟”必定是無棣縣碣石山上的“鹽神廟”。(劉玉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