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套與澀套的選擇,是個長久的話題。
粘套與澀套相比,膠面上多了一層具有粘性的蓋膠層,依靠蓋膠層的粘性增強套膠與球之間的摩擦力。
粘套的優勢:
1、使用習慣:從剛開始練球起用的就是粘套,這麼多年下來,早已習慣粘套的手感與發力方式。
2、力量優勢:由于粘套大多都搭載硬質海綿,支撐力強,以至于越發力越狠,發力條件下球的單闆質量相較于澀套要高,中遠台對拉也不虛。
3、強烈弧線:由于膠面具有黏性,能直接黏住球加轉摩擦,旋轉強烈,二跳弧線往下竄的厲害,比澀套中規中矩的弧線更難防守。
4、上手有數:由于粘套制造弧線能力強,搶拉半出台球心裡更有數,隻要狠狠發力拉出弧線,那就是穩穩上台。
5、台内控制:絕大多數粘套小力量下不虛彈,不論是擺短還是劈長都很容易控制。
國球彙君把粘套簡單歸類為正手、反手兩種:
正手粘套:硬度高,能撐得起正手發力,拉球旋轉強、力量大。
經典的硬型粘套款式非常多,例如使用率最高的狂飚、天極,還有如729-08、奔騰2等等,粘套也不隻是國産品牌的專利,不少進口品牌也擁有粘性套膠,例如驕猛唯佳中國、金魔、挺拔K1等。
反手粘套:柔軟吃球,對球的包裹感好,拉球容易挂得住球,反手發力足夠打透。相對于反手澀套或許沒那麼好借力,但彈性适中控制更好,容易制造弧線保證上台。
在40 塑料球時代,随着球的再一次加大,球速減慢,反手開始有了發力的時間,有部分運動員也開始嘗試反手更換粘套來增加球的威脅了。
無獎問答:誰能看出來這位是誰?
所謂“反手”是相對個人發力程度來區分的,有些被定義為硬型粘套的或許也适合打反手,例如馬龍就是反手使用度數稍軟的狂飚3(但能力不夠的一般不推薦這麼使用,發力不足反而不如其它套膠穩定有殺傷力,容易适得其反)。
比較适合大多數人反手的粘套有紅雙喜狂飚3-50、天極3-60、拍裡奧cj8000、729-2等等。
如何發揮出粘套特長:
1、不能因為粘套摩擦強就養成薄摩擦的壞習慣,不但拉不出質量,還容易造成漏球、打拍邊的增多。就算是高調弧圈,也應當保證一定的撞擊與吃球,學會迎球去發力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
2、動作應當做完全,蹬轉發力充分,這樣才能發揮出粘套持球時間長的優勢。
3、多加摩擦制造弧線,保證發力的情況下也能有高上台率。二跳下紮也會更強烈,給對手防守制造難度。
澀性套膠有許多種類,因其沒有蓋膠層,直接發揮橡膠本身的性質,所以澀套的特性差異比較大,需要細心選擇合适自己的型号,才能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從澀套的性能特點來分析,國球彙君把澀套大緻分為速度型、旋轉型這兩類。
速度型澀套:易透闆,擊打幹脆利落,擊球清脆響亮。出球速度極快,線路精準,擁有狂風暴雨般的進攻。但也有摩擦手感不實、挂球稍弱的小缺陷。比較典型的有例如多尼克F1、挺拔NIMBUS、驕猛OMEGA II等。
旋轉型澀套:相較于速度型而言,擊打不容易透,出球不夠幹脆,擊球聲音沒那麼清脆。但摩擦出色,持球時間長,裹球感好、拉球轉,摩擦手感反饋清晰,也有較好的内能效果,較為省力。比較典型的有挺拔變革MX-P、驕猛Sigma2 PRO、多尼克藍火、岸度銳煞、蝴蝶Tenergy05等。
若你是純快攻的暴力打法,很少拉球,逮着機會球就一頓猛拍,卻又不想改成正膠打法,那麼沒什麼比一張速度型澀套更為合适的了。
若是對于弧圈要求較高,而又希望節省體力和增加穩定性,則可以選擇旋轉型澀套。
澀套的使用小竅門:
1、澀性套膠彈性一般較強,對發力要求較低,較為省力,所以不需要過大的動作來幫助發力。
2、台内搓球和擺短需要适應膠皮的特性,調整闆型稍微立一些,避免冒高和擺得過長。
3、澀套出球角度要比粘套低一些,所以拉球時不用把闆型壓太低,對于不同旋轉的來球,拉球時闆型的調整幅度不需要像粘套那麼大。适應了以後拉球的穩定性要比粘套更高一些。
4、和粘性膠皮靠粘性蓋膠層摩擦不一樣的是,澀性套膠主要靠橡膠本身的摩擦力與海綿的吃球來制造旋轉,所以光薄蹭不行,必須結合少量撞擊使膠皮吃球才能拉出較高質量的弧圈球,也就是所謂“打摩結合”的感覺。
粘套與澀套互有利弊,粘套的優勢在于旋轉強、小球控制與發力拉弧圈的質量高。澀套的優勢在于速度快、借力好打着輕松、中等力量表現優秀......粘套與澀套,你更偏愛哪種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