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上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易烊千玺飾演的患癌男孩韋一航,讓我們體會到了得癌孩子的痛苦和父母的焦慮與絕望……
時隔一年,婦幼兒内腫瘤病房成立,主要收治淋巴瘤和實體瘤的患兒,而我成為護理隊伍中的一員。記得我最初踏入腫瘤病房時,心中充滿了忐忑,和絕大多數未接觸過腫瘤患者的人一樣,想象中的患兒像韋一航般痛苦與暴躁,家屬像其父母般每日以淚面…… 而現實卻和想象有很大的出入。
由于化療藥的影響,腫瘤患兒的頭發很是稀疏,有的幹脆剃成了小光頭,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作為孩子天真爛漫的性格。愛說、愛笑、愛鬧是他們的天性,并且非常有禮貌。有些孩子很是聰慧,他們幾乎熟知整個化療方案和藥物注意事項:上甲氨蝶呤時,他會主動說,我得多喝水了;用利尿藥時,他會讓家屬把小便壺準備好;留置針穿刺時,小到兩歲多的孩子,會主動伸出手臂,不哭不鬧的配合我們護士完成整個穿刺過程。相比較其他疾病的患兒,腫瘤患兒更能夠忍受也更懂事兒,懂事兒的讓人心疼!
他們似乎也更容易滿足,上化療藥後不吐,便很高興!即使吐了,也不像普通家的孩子又哭又鬧,隻是淡淡的擦擦嘴,繼續拿起筷子,吃掉碗中剩餘的飯菜。
每天上完化療藥,病房會進行每日一次的紫外線消毒照射,這時孩子們會從病房出來暫時在樓道等待,這也成了他們休閑娛樂的美好時光,有的會到護士站找喜歡的護士阿姨聊兩句,有的則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即使是個空瓶子,也會成為他們做遊戲的重要道具,玩兒的不亦樂乎。
而他們的家屬,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悲觀,而是平靜而慈愛的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每次療程結束的時候,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臉上都會洋溢着發自内心的喜悅,他們會抱着孩子到護士站,揮着孩子的小手說:跟護士阿姨說拜拜,我們結療了,不來了,謝謝阿姨們對我們的照顧!每當這時,都讓我不禁想起張金哲院士的願望:兒不痛,母不悲!
随着醫學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國家及社會慈善機構對腫瘤患兒的高度重視和幫助,給予了更多患兒生的希望。同時,對那些堅強而樂觀的腫瘤患兒和家屬,我想說出心裡最真摯的這句話:“送你一朵小紅花,獎勵你有勇氣,在苦難的日子裡,你都已戰勝了它!加油!”
文字|兒科 朱建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