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圖下載 |
阿裡雲盤分享 |
福建省的主要少數民族畲族也使用漢語方言———畲話,因此,福建全省通用漢語方言。除了畲話和其他一些方言島以外,通行的主要漢語方言是閩語、客家話、贛語和吳語等四種。
閩語閩語除分布在福建省外,還集中分布在台灣、海南、廣東、浙江、廣西等省區,詳看B1-15和B1-16 圖。閩語是福建境内通行地域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大方言,使用人數将近2 80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 90% 以上。根據閩語内部的差異,我們把福建省閩語分為6 個片。有些片還分為若幹小片。
(1)閩南片 使用人口約1325萬人。下分兩個小片∶①泉漳小片,②大田小片。
(2)莆仙片
(3)閩東片 使用人口約1000萬人。下分兩個小片∶①侯官小片,②福甯小片
(4)閩北片 使用人口 250多萬人。下分兩個小片∶①建瓯小片,②建陽小片
(5)閩中片 分布于3個縣市,使用人數約70 多萬人。三明市三元區、梅列區 永安市除西洋鄉、大湖鄉等外的大部分地區,約30 多萬人 沙縣除青州、高橋、富口等鄉鎮外的15萬人左右
(6)邵将片 使用人數約85萬人。下分兩個小片∶①邵武小片,②将樂小片∶分布于将樂縣、明溪縣、順昌縣水南.元坑.牆上.效溪、那坊.大幹等鄉鎮約10萬人等3個縣,使用人數約 40萬人。
客家話客家話是福建省境内通行的第二個大方言。福建省的客家話屬于客家話區的汀州片,詳看 B1-17 圖。使用人數約480 萬人。分布于13個縣市。
龍岩市新羅區大泡、萬安等鄉鎮,約5萬人 長汀縣 連城縣 上杭縣 永定縣 武平縣 甯化縣 清流縣 明溪縣 诏安縣秀篆鄉、官陂鄉、霞葛鄉、太平鎮、紅星等鄉
鎮約12萬人 平和縣兒蜂、長樂、崎嶺、國強、大溪等鄉鎮,約8萬人 南靖縣梅林、書洋等鄉部分村落,約2萬多人 雲霄縣下河、和平等鄉和常山農場一部分,約3萬人
此外,還有一些客家話方言島,如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東圾、黃山等村,廣平鎮大吉、大竹林等村和太華鄉高星等村約數千人。其他的都隻
在千人以下、幾百人不等。如甯德市所屬福鼎市的赤溪村、觀洋村;福安市的首苑村;南平市延平區的大洋、峽陽、洋後、東坑等鄉鎮的一些村,順昌縣城關鎮一些村和洋口、浦上等村;三明市三元區的中村鄉的一些村。
贛語贛語主要分布于江西省。福建省内的贛語隻通行于三明市的建甯縣和泰甯縣,使用人口約28萬人。建甯縣和泰甯縣通行的贛語屬贛語撫廣片。
吳語福建省境内的吳語隻通行于南平市北部浦城縣的三分之二地區。即縣城南浦鎮以及北部的水南、萬安、富嶺、蓮塘、永興、鼓樓、仙陽、管厝、忠信、官路、盤亭、九牧等12個鄉鎮。使用人數約27萬人。浦城縣通行的吳語,屬吳語上麗片的麗水小片
官話方言島福建省内官話系統的方言島,主要是南平市"土官話",福州市屬長樂市航城鎮洋嶼琴江村的"京都話"和龍岩市武平縣中山鎮的"軍家話"。這些方言島的居民對内一般說自己保留下來的"土官話",對外使用當地的其他方言。
(1)南平市"土官話"。主要分布于南平市延平區的中心及區南部西芹鄉政府所在地和東坑鄉的葛坪、八仙、嶺下橋和後嶺下一帶,另外還有夏道鄉的吉溪,使用人數約2萬人。南平十官話的形成,傳統的說法是明正統十三年(1448 年).因沙縣爆發鄧茂七領導的農民起義,其聲勢浩大,攻陷許多縣城。明王朝先後調京師5萬多人前來鎮壓。後陳懋部2萬餘人留駐南平。這些京師所帶來的明代官話經世代的演變而形成今之南平"十官話"。也有一說是南宋時(1127—1279 年).有27 名皇親國戚南遷入閩定居原南平城内。還有曆代鎮守此地的外籍官員.這些客戶政治、經濟地位優越,勢力大,因而當地百姓向他們學習"官話"而沿襲下來形成的南平"土官話"。
(2)福州市屬長樂市航城鎮洋嶼琴江村的"京都話"。使用人數1000多人,已定為滿族。清雍正七年(1729年)水師旗營來此鎮守海疆,并在洋嶼修築城堡及衙署兵房。他們的後代沿襲說着當年帶來的京都話,經演變成為今天的"琴江話",也叫"洋嶼話"。
(3)龍岩市武平縣中山鎮的"軍家活"。使用人數7000 多人,占該鎮總人口的40%左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派将領賈輔(安徽鳳陽人)率十八将軍及士兵駐守中山,後在此設武平千戶所,軍士皆屯田。這些官兵當時所帶來的官話,經世代沿襲和演變,成為今之"武平軍家話",簡稱"軍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