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科類培訓轉非營利是什麼意思

學科類培訓轉非營利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7 23:34:27

學科類培訓轉非營利是什麼意思?“雙減”政策文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指出:“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學科類培訓轉非營利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學科類培訓轉非營利是什麼意思(學科類機構要改成)1

學科類培訓轉非營利是什麼意思

“雙減”政策文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指出:“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有人驚慌,學科類校外培訓進入了“非營利時代”。同時,大多數教培行業從業者都被疑惑包圍:非營利到底指什麼?非營利=非盈利?從此發展無望?與利潤絕緣?

我們首先要厘清“非營利機構”(或非營利組織)的概念。

實際上,在我國“非營利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沒有被定義過。

截至2020年,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法》還處于“建議加大研究力度,開展前期論證工作,為有關法律的制定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創造必要條件”的進程中,并未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所以,在此我們先借鑒美國财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對“非營利機構”的定義。即符合以下特征的實體:

1)該實體從捐贈者處獲得大量的資源,但捐贈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資金回報;

2)該實體經營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利潤;

3)該實體不存在營利組織中的所有者權益問題。

簡而言之,非營利組織是兼具民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且獨立于政府與營利組織之外的社會組織。

雖然我國關于“非營利組織”的法律完善仍然任重道遠,但令人興奮的是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确認了非營利法人制度。

在第87條中明确規定,“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

這将為非營利組織承擔責任、搭建監督體系夯實基礎,提升非營利組織的公信力和專業性。

非營利性扼殺了“發展”與“利潤”?恰恰相反……

其實對于學科類培訓機構而言,轉為公益目的的“非營利機構”并不是意味着扼殺了事業的發展與利潤。恰恰相反,非營利性可以彌補政府及市場失靈的缺陷,将學科類培訓機構拉回到良性競争與發展的軌道上。

未來,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僅享有獲得利潤的合法性,還享有“免稅資格”。(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這種模式保留了教培市場的競争機制,保證企業内部的高效運營,也保證教培行業充滿生命力。

但同時,非營利性也的确對學科類培訓機構在公益目的、利潤分配、資産所有權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

諸如:

1)必須從事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活動;

2)取得的收入除用于與該組織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的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事業;

3)财産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

4)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财産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産權利,本款所稱投入人是指除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

5)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内,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财産,其中:工作人員平均工資薪金水平不得超過稅務登記所在地的地市級(含地市級)以上地區的同行業同類組織平均工資水平的兩倍,工作人員福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

通俗來講,假如你是一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老闆,在享受非營利性帶來的福利的同時,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你的機構可以賺取合理利潤,可以為員工分配合理範圍内的薪金,可以在市場競争中獲得良性發展,可以享受免稅福利等。但同時也要保證經營活動的公益性,剩餘利潤不可據為己有,隻能投入到事業的發展建設中,機構終止經營時,不得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剩餘财産等。

如果你還懷揣着對教育的初心,請不要灰心!要知道,全球發展較好的教育服務類實體,不乏非營利機構。在美國,絕大多數私立學校都是非營利性(non-profit)機構。其中不乏有我們熟悉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國際頂尖名校。

這些高校通常将目光更加聚焦于教育本身,以“堅持通識教育”“服務全人類利益”為使命。例如哈佛大學的哈佛學院(本科生項目)的使命是“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公民和公民領導人,我們通過通識文科和理科教育的改變性力量實現這個目的。”

麻省理工學院的使命界定是“創造知識并在21世紀能夠最好地服務這個國家,在世界的科學、技術和其它獎學金領域教育學生,學院緻力于創造、傳播和保存知識,并且和其他各方一起将知識用來應對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

這些高校對于富有創造性的學術研究更富有激情。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它認識到大學在紐約市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将科研教學和大都市的巨大資源聯系在一起。吸引并組建一個多元化和兼具國際性的學生主體,支持科研并就國際問題進行教學,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發展學術關系,并将成果向全世界傳播。

以上不難看出,非營利性的性質幫助教育機構将目光投向教育,不以營利為目的,發展手段自然不同,發展境界也變得無比開闊。在非營利的機構性質下,它們集優質師資、資源、環境于一身,用各自的方式完成着人類世界最偉大的教育創造、傳播與保存。

這些,不也是中國的教育人所期待的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