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經無衣全詩解析

詩經無衣全詩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11:33:17

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一章)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二章)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三章)

詩經無衣全詩解析(讀此詩而不心動)1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雲:“哪個男子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這當然是翻譯的語言,但表述極好。這句話的英文是這樣的:“Whoever is a girl does not want to be loved, and whoever is a boy does not want to be royal to his lover.”意味就差了些,太直露了。鐘情,懷春,多蘊藉。尤其是“懷春”,寫閨情之蘊藉雅相,未有過于“懷春”者。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是陽氣生發的季節。《禮記·月令·季春之月》雲:“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萬物感陽氣而生長,女子也感陽氣而思男。《豳風·七月》雲:“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鄭玄箋曰:“春女感陽氣而

思男,秋士感陰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悲則始有與公子同歸之志,欲嫁焉。”這是古人對女子為什麼會懷春的解釋。

大概由此而生發,後世對女子的形容描述,總離不開“春”字。女子的頭發為“春雲”,女子的眉為“春山”“春黛”,女子的眼睛為“春水”(當然也有“秋水”),女子的面容為“春色”,女子的手指為“春蔥”,女子本身是“春嬌”。男女之情為“春情”,男女纏綿為“春風一度”。

詩經無衣全詩解析(讀此詩而不心動)2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這一章和《關雎》第一章的句法是一樣的。既然“有女懷春”,那麼自有“吉士誘之”,這是很自然的事。宋人王質雲:“女至春而思有所歸,士以禮通情,而思有所耦,人道之常。” 這其實就是“邂逅相遇,适我願兮”的另一種表達。《野有死麕》更具體了,如何“野有死麕”,如何“有女如玉”,如何“吉士誘之”。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帨,是佩巾。是用來擦手的,類似于手帕,但它更是一種象征性的飾物。 《禮記 · 内則》雲:“子事父毋 , 婦事舅姑 , 皆雲左佩紛悅。”鄭玄注曰:“所佩之物,皆是備尊者使令之用。” 之所以佩帨,是為了随時侍奉長輩,備長輩随時使令。帨是男女皆佩的,并且是佩在左邊。在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要為女兒結帨,囑咐女兒要恪守婦道,孝敬姑舅。《儀禮》雲:“母椸衿結帨,曰:勉之,勉之,夙夜無違宮事。”這說明女子出嫁前和出嫁後,都是佩帨的。這種帨就成了一種佩飾。

《出其東門》中“ 缟衣綦巾 ”的“巾”就是帨,“缟衣茹藘”則以“茹藘”代表帨。“綦”是蒼綠色,“茹藘”則是紅色,可見帨在先秦就作為一種佩飾,就已經有很多色彩了。

帨後來演變出了很多物什,而與帨最像的,大概要算明清之際流行的“汗巾”了。在《金瓶梅》和《紅樓夢》中都有大量的有關汗巾的描述。不同的是《金瓶梅》中的汗巾大多是放在袖中的,都是從袖中取出汗巾。《紅樓夢》裡的汗巾,則有了腰帶的功能,系在腰上,系褲子用的。比如《紅樓夢》第二十五回:“(紅玉)腰内束了一條汗巾子,便來掃地 。”第二十八回:“(蔣玉菡)将系小衣兒 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了下來 , 遞與寶玉。”但無論《金瓶梅》還是《紅樓夢》,汗巾都可作為禮物送人,也可作為定情信物。

帨作為一種先秦佩飾,和明清的汗巾肯定有所不同,但應該是大同小異。最關鍵的是,作為一種佩飾,帨是绾在腰帶上的。所以女子說“無感我帨兮”的時候,可以想見男子的手到了哪裡,想要幹嘛。

詩經無衣全詩解析(讀此詩而不心動)3

《野有死麕》前兩章章法内容都普通,到第三章突然變了,内容語氣都與前兩章不類。正好好的野有死麕,有女如玉呢。突然轉入女子口吻:動作輕緩些,不要動我的帨,不要驚了狗。

古詩雲“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幽期密會,最要緊是不要驚了狗。《裴少俊牆頭馬上》中,裴少俊和李千金夜半幽會,李千金便囑咐侍女梅香腳步輕些:“休驚起庭鴉喧,鄰犬吠。”

第三章女子的三句話,言婉情切。朱守亮《詩經評釋》雲:“世多知男以麕鹿之獵物誘女,少知女以三事戒止之言語誘男也。循循善誘,得之于此矣。”這就是說不止是吉士誘懷春的女子,最後女子所言“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三句話,也是對男子的“誘”。

女子的這三句話,看似阻止和拒絕,但她一點兒都不嚴厲。她不是義正言辭的拒絕,倒像是一種請求。這三句話一定是輕聲說出的,怕狗叫被别人發現,她自己也必然不敢高聲語。這三句也一定急促說出的,對男子解帨的大膽行為急切的阻止和請求。這三句話,非一時說出,是有間隔,有次序的。

動作輕緩些。這是開始的勸說,“舒而脫脫兮”,音調溫柔舒緩。待男子手伸到了腰帶,動了帨了,女子壓低了聲音而又急切的阻止:“無感我帨兮”。壓過此番之後,又逐漸動作聲響漸大,女子才提醒“無使尨也吠”。

三句之中,多少柔情。多少纏綿,多少旖旎,簡直驚心動魄。讀此而不怦然心動者,真石人也。朱守亮于此見得女子之誘,可謂善讀詩者。

第三章的文句表達和前兩章不同,那三句話能讀出語調,能讀出神态,有特殊的美。這種效果的達成,仍是虛詞運用的效果。“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念出來就有别樣的纏綿悱恻。如果給變成詩經慣常的四字句:“舒而脫脫,無感我帨,無使尨吠 ”。詩的美失去了,纏綿旖旎全都沒了,一下子變得冷靜肅然,變得生硬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