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順
二十年多前,餘制波就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打這兒以後他就開始精心鑽研書法技藝,功夫真是不負有心人,如今他的行書堪稱一絕!
在交往中他告訴我:自幼承父訓練自學多年。後來參軍入伍、轉業到機關,在工作中他都發揮自己的書法特長,當然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餘制波出生在鄱陽湖西畔,他說在一生中最感激的人是他的父親,父親是他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我認識老餘是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民政部在京西賓館要召開全國民政廳局長會議上,那時為給即将召開大會服務的我們都相聚在這會務組裡。
我的任務是打雜,而老餘的工作是為大會撰寫挂在主席台上的橫幅大字。那個年代,還沒有像現在的街上有做标語橫幅的商家,開大會隻能自己找人來寫橫幅。
餘志波的作品
要知道沒有這兩筆刷子的人誰敢承攬這大“工程”啊!這可是挂在人們眼前的一個個的美術大字啊,再說橫幅上大字的排列組合也不是鬧着玩的!字的筆畫不一緻不好看,字的撇和捺胖了瘦了都不美,字的拐角處最能顯示出字的韻味。老餘對寫這美術字掌握的是恰到好處,那次大會頭一天晚上我們到會場量了尺寸,第二天這漂亮的宋體大字就懸挂在會場主席台的上方了。
要知道這會議的橫幅,在紙上寫好了需要慢慢剪下來、還需要用大頭針精心地在别大紅布上。上下左右的距離還都要一緻的排列整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那樣。
餘制波退休後,我知道他在不吭不響地練習行書。因為這行書最潇灑、最剛勁。
餘志波的書法作品
記得那年在東四搞公益活動。餘制波的手筆最快,當時我寫的一篇小文記錄了那天的場景:“看起來精神矍铄,年逾七旬的餘制波先生滿身散發着年輕人的朝氣。他被朋友們稱作為‘三快’,即:說話快、辦事快、腿腳快。一邊說着隻見他把案子上的宣紙揭開一張,用手鋪平,壓上鎮尺,在大家的注視下,從自己背來的書包裡,拿出熟悉的大毛筆,放到濃濃的墨汁裡浸泡一會兒,拿出來在硯台上再當當,在宣紙上開始落筆了。"
隻見他弓着腰、懸着肘和腕,手中緊握的那杆大毛筆似行雲流水、寫出來的幾個大字似龍飛鳳舞、又如蛟龍飛天。筆勢雄奇、姿态橫生、字字珠玑、韻味十足的“寶地生金”四個大字潇潇灑灑地飄落在宣紙上。這四個字的寓意匪淺,我想,他既是祝賀東四四條的這塊寶地,在北京的傳統文化中起到領軍作用,又希望我們能經常光顧到這塊寶地,能為北京的建設和東四的胡同文化添磚加瓦。
這些年來,餘制波他時常揮着粗粗的大筆,飽蘸着濃濃的瓊漿,一筆而下,觀之若脫缰駿馬騰空而來絕塵而去。這一個個、一幅幅如行雲流水般酣暢、還似蛟龍騰雲般雄健的行書,來自天空,又歸于虛曠,這似乎孕育了天地的靈氣。
餘志波的書法作品
所以我說餘制波不僅是位書法家,還是位出了名的公益人士。這些年來他經常出現在各種公益場合之中,利用自己的時間、帶上一套毛筆,背起滿滿的行囊,奔走在祖國書法藝術的田間、地頭和高原上。為部隊、為學校、為企業、為社區鄉村、為養老院送去自己的手書墨寶。特别是在每年的新春之前,更是他大顯身手、大做公益之時。
是的,餘制波就是這騰雲駕霧的人,就是這甘于奉獻愛心的人!
2021年8月18日
餘志波老師
餘制波簡介:
餘制波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文化養老公益行動辦公室的副秘書長、樂齡雲課堂《行書入門》的公益授課老師。
餘制波,筆名碧浩,号鄱西耕夫,1949年出生于江西永修。在北京教育學院畢業,由空軍後勤部轉業到國家民政部工作,直到退休。
他現為人民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詩酒協會詩書畫院一級書法師、中國榜書研究會理事、中國名家書法家聯合會理事、中國書畫段位評審委員會理事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