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南京城内有一處名為“石頭城”的景點,這裡曾經是南京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塞,同時也曾是南京的中心,所以人們才會将南京稱之為“石頭城”。石頭城的曆史要從戰國時期開始說起。周顯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出兵越國,在取得戰争勝利之後不僅将越王給殺害,還侵占了越國多處城池,這其中的就包括吳地。為了便于管理這些多出來的疆域,楚威王在此設立了金陵邑。除此之外,他還下令在此地的清涼山上修築城池。
百年之後秦國統一六國,金陵邑在成為秦朝疆域之後被更名為秣陵縣。等到了三國時期,因諸葛亮認為此地“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故而孫權聽取他的建議将都城遷移至秣陵。來到此地之後孫權先是将它的名字改為建業,後又在原有清涼山城池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座石頭城。因這座石頭城利用自然形成的石牆作為城牆的一部分,從而得名“石頭城”。
因為清涼山毗鄰長江,所以石頭城一直被視為重要軍事要塞,也因此引來無數人競相争奪。在隋唐時期,這座石頭城也屬于南京的核心地區。但是随着長江江水的不斷西移,它的軍事價值也随之削弱,故而中心地區慢慢喪失。石頭城慘遭廢棄之後,劉禹錫還曾為它寫了一首名叫《石頭城》的詩作。進入五代十國後,石頭城中因為修建了一座興教寺而再次受到百姓關注。再之後便就是明朝時期下令修建的南京城牆,這石頭城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為這座石頭城在曆史上曾經擔任過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那“石城虎踞”之名更是遠近馳名,所以人們一度非常習慣于用“石頭城”來稱呼南京。石頭城也因此成為南京諸多别稱中的其中一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