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上說,人啊,到了70就應該辭官了(原文,大夫七十而緻事),禮記的行文講究承前啟後。上篇這樣說過:人七十歲就叫做老啦,可以傳承家族祭祀之事了(原文:七十曰老,而傳);後文緊接就說70歲以後應該怎麼樣了,可見那時,人們拿70歲來當作人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畢竟古來稀嘛!
但如果這人精神身體尚好,要繼續發揮餘熱的話,社會是接納的,畢竟老者的經驗是稀缺财富,那這個待遇跟着就上台階了,首先,要賜給坐幾和手杖(不是說老者原來自己沒有,這個主要是表達一種官方的正式儀式和授命),
以後再出門辦事官方會派專人照顧(肯定是侍女啦,心細體貼人),
出差出使都有專車接送,對自己國家的人就繼續稱原名,但對外就可以自稱“ 老夫 "啦, 可見老夫這個稱謂不是一般人可用的,應該在那時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那時,但凡古稀老者是社會之寶(連皇帝逢年過節都要宴請的),生怕磕着碰着,所以如果有外國使者來訪,一定會再三告知他們,如果拜訪本朝老人的話要怎麼樣怎麼樣,各種規矩制度必須要遵守(否則不讓你們見我們的人瑞,吉祥寶物,估計那時别國根本就沒見過,甚至可能沒聽過人可以活到70以上,要知道,距今差不多2500年啦,那時候的平均壽命應該40上下吧),
比如說,如果請教老人,必須随身帶着坐幾和手杖,以備老人随時要用,長者問你話,你的态度必須誠惶誠恐,謙卑禮讓,否則就是失禮,大不敬!等等!
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長者的尊崇古已有之,而且都有很明确的行為準則了。如果有幸活到70以上,絕對就可以躺平了!惜呼後世今朝,禮儀謙卑所剩無幾,無序粗野大行其道,照道理說,所謂盛世,至少應該有點光輝的樣子吧!
原文:大夫七十而緻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行役以婦人。适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于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謀于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