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兔同籠這一經典的數學問題,想必各位家長年輕時也困擾過,但卻不知道它來自于我國古代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
原文是這樣說的: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雉”在古代就是雞的意思。
這句話就是:現在有雞和兔子在一個籠子裡,一共有三十個頭,九十四隻腳,問:雞幾隻,兔幾隻?
我們用簡單一點的題目引入今天的重點:十個解法!
籠子裡有雞和兔,11個頭,34隻腳,問雞幾隻,兔幾隻?
枚舉法枚舉法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情況盡數列出。
畫圖法
砍腿法①
先将腿數砍一半,得到34÷2=17隻腿,這時的雞和兔分别每隻隻剩一條腿和兩條腿,再将每隻減去一條腿,一共十一隻所以17-11=6,這時雞已經沒腿了,而兔子還各有一條腿,所以兔子有六隻,雞有11-6=5隻。
砍腿法②先将每隻雞和兔都減去兩隻腿,就是34-2×11=12隻腿,因為都減去兩隻,所以這時雞已經沒有腿了,剩下的腿隻能是兔的,一隻兔有兩隻腿所以有12÷2=6隻兔,五隻雞。
砍腿法③先想象砍了兔兩隻腿,那麼籠子裡現在雞和兔都是兩隻腿,一共就是2×11=22隻腿,而實際上有34隻腿,可想而知這34-22=12多出來的就是兔子的腿數了,那麼兔子依舊是12÷2=6隻。
加腿法由上一種方法,我們可以知道,可以将兩種動物的腿先想象得一樣,再與實際對比,想出差的是誰的腿,就能輕松找出兔子和雞的隻數了。
所以我們想象将每隻雞都裝上兩隻腿,籠子裡有11個頭,每一隻都是四隻腿,那麼一共就是44隻腿,而實際情況是34隻,多了十隻,這就是我們剛剛想象中加上的雞的腿數,一隻雞兩條腿所以10÷2=5隻腿。
假設法①假設全部都是雞,那麼34-2×11=12,就多出來十二條腿,隻能是兔子的,兔子就有六隻。
假設法②假設全部都是兔子,那麼就有4×11隻腿,而44-34=12隻腿,也就是多出了6隻兔子。
兩種假設法的核心邏輯和加腿,去腿法是一樣的,都是将兩者的腿數變得一樣,找到差異,是誰的腿多了或者少了,從而算出其中一種動物的腿數,細細理解,相信必有收獲。
分組法将一隻雞和一隻兔組合,這個組合就會有兩個頭,六隻腿,當我們有五個這樣的組合,就有十個頭,30隻腿,那麼還少一個頭,四隻腿,就隻能是兔子,也就是說,兔子有前面五個組合中的五隻和多出來的這隻,一共是六隻。
方程法這種方法是最常見,最簡便的,對于學習了方程的孩子這種方法是必須掌握的,也是解決問題最快的辦法。
設雞x隻,兔子y隻
那麼可列方程為
x y=11
2x 4y=34
解得x=5,y=6
這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五年級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也可以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
設雞x隻,兔11-x隻
可列方程
2x 4×(11-x)=34
也可解得x=5,y=6
以上便是經典數學問題“雞兔同籠”的是十種解法啦!快為孩子收藏起來,或者考考孩子吧,數學是美妙的,每一個邏輯和數字都和諧美妙。
[玫瑰]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幫忙點點贊,收藏,關注,轉發給有需要的人,主頁有很多家長在K12階段必備的文章哦!
[玫瑰]非常感謝
#教育聽我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