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民發文: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黑心商家為利造假仍在,肉松造假早有什麼東西,
國家質監查處化驗識别,不能讓沒良心人再害人。并附上一段“男子将台州生産的月餅中肉松進行水洗,并聲稱肉松是棉花做的,吃了消化不了”的視頻。
網傳消息
肉松是棉花做的?是真的嗎?
網絡辟謠舉報平台記者求證,網傳消息不實,莫被騙。
2017年5月21日,東南網就曾發布文章《多條“肉松是棉花制成”視頻在網絡流傳 涉事企業紛紛辟謠》進行辟謠。福州市食品工業研究所工作人員指出:浸泡肉松後說是棉花掉色,這是不科學的,肉松含有醬油等調味料,本身就會掉色。另外,肉松具有肉的特性,除了含有蛋白之外,也含有纖維,能夠燃燒也在情理之中。網友通過浸泡、燃燒等方式說明肉松是棉花制成,其實是漏洞百出的。
東南網辟謠文章截圖
2017年5月23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開辟謠,肉松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松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松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會識破!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辟謠文章截圖
針對近日網傳“棉花肉松”視頻卷頭重來,台州市場監管微信公衆号8月30日發布《【辟謠】請立即停止傳播“棉花肉松”謠言!去年台州有4人因造謠傳謠被抓!》文章對此進行澄清。
文章指出:“棉花肉松”是2017年全國十大網絡謠言,當年全國10餘人因造謠傳謠被抓。
文章還特地放了網傳視頻拍攝者劉某澄清視頻,還原真相。
台州市場監管微信公衆号文章内容截圖
謠言分析
随着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自媒體發展迅猛,很多謠言視頻化,有圖有真相,讓人信以為真。然而隻要我們保持冷靜,多打點問号,多向專業機構及權威部門求證(如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網警),那麼就能避免被這些網傳消息所蒙騙。
辨謠識謠
網絡造謠主要手法有四類:移花接木型,即找來一些無關的、帶有沖擊力的圖片等作為所謂的“鐵證”;細節取勝型,此類謠言往往将事件經過詳細描述,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綁架“官方”型,即以官方口吻編造所謂權威信息;情緒渲染型,即發布者以内心獨白的方式突出恐懼、焦慮情緒,多涉及公共安全或婦女兒童走失等信息。
網絡信息紛繁複雜,不可随意轉發,要保持理性,有自己的判斷。當不确定時,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關鍵字,如“棉花做的肉松”,一眼便可以洞穿謠言。
網絡辟謠舉報平台提醒: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在網上發布信息應嚴守法律底線和社會道德底線,對于嚴重擾亂網絡秩序的網民,公安機關将依法查處。不信謠,不傳謠,做守法的好網民。
來源:東南網《網絡辟謠舉報平台》 作者:林錦星
注:轉載必須注明來源與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