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适當運動有利于身體健康,那麼這裡的“适當”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運動量呢?
簡單地打個比方:對于長跑運動員來說,每天跑個5公裡可以說是小菜一碟的事情,對于經常鍛煉的人來說,難度也不是很大,但是對于從來不運動的人來說,突然間跑個5個公裡,可能會跑進醫院。
由此可見,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體質的人來說的話,“适當地”運動量也是存在不同的。那麼,對于50歲後的中老年人,運動量保持多少合适?
其實,針對不同的人适當地運動量都不相同,因此并不能也能夠别人的運動量來要求自己,那麼,什麼樣子的運動量才是适合自己的?
想要判斷運動量是否符合自己的話,可以從2個方面進行判斷。
其一,運動後的舒适度。如果在運動完以後,身體是處于一個舒服的狀态,第二天起床以後也沒有因為運動出現腰酸背痛、肌肉酸疼時則說明運動量正好合适。反之,則說明運動量需要調整。
其二,運動過程中的心跳次數。除了看運動後的舒适,還可以通過運動時的心率來判斷運動量是否符合自己。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一個心率計算公司,大家可以通過這個心率公式來來判斷自己的運動量是否達标,公式如下:220-年齡,這個時候計算出來的是最大心率。假如:某某男子今年60歲,那麼最大心率則是:220-60=160。
但是,如果長時間保持最大心率的并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在最大心率的基礎上還要乘以65%~75%。
也就是說對于60歲的老人來說的話,運動過程彙總最适合的心率在104~120次/分鐘,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平均心率頻次達不到104的話,則說明運動量不足,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平均心率頻次超過120的話,則說明運動量超标。
因此,50歲後的老人在運動過程中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判斷自己的運動量,如果發現平時運動量超标的話,則需要做出調整。
除了運動量問題之外,運動時間也是一直困擾着大家的一個問題。甚至有些人會覺得“生命在于運動”當然是運動時間越久越好,真的是這樣嗎?
并不是。
不管處于哪個年齡段運動時間都不是越長越好,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會增加身體地方承受力。
體力透支:長時間過度運動的話,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還有可能因為過度運動導緻體力透支,從而影響到肌肉的健康,導緻肌肉出現損傷。
關節磨損:對于體重較胖的人來說的話,長時間的運動還有可能會導緻關節出現損傷,因為長時間的運動會增加關節的承受能力,從而影響道關節的健康。
肌肉萎縮:過度運動的話還有可能會導緻肌肉拉傷,從而導緻體内的肌肉慢慢地萎縮。因為50歲之後,身體的恢複比較慢,如果這個時候造成損傷的話,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恢複,從而影響到肌肉的健康,甚至會出現萎縮等等現象。因此建議每天運動時間控制在30~45分鐘。每周運動時間在150~300分鐘。
好了,适合自己的運動量,以及科學的運動時間也知道了,那麼50歲後的老人,在運動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選擇合适自己的運動
50歲之後,如果想要運動的話,盡量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一個适合自己的運動,盡量不要盲目地選擇不适合自己的運動。
因為挑選不适合自己運動的話,可能會導緻運動效果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比如:運動強度較高的話,可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運動強度較低的話,短時間可能達不到運動的效果。
運動過程中不要有人攀比
自己的身體情況隻有自己清楚。因此在運動的時候盡量不要為了和别人比誰更厲害,長時間的過度運動。因此建議大家在運動的時候,嚴格按照以上的運動量以及運動來要求自己,時刻記住,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自尊心來和别人攀比的。
選擇合适的運動場地
在運動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場地的選擇,盡量選擇較為寬廣的平地進行運動。對于50歲後的中老年人來說的話,随着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平衡能力相對而言本來就會比較弱,如果在運動時不能選擇較為寬廣平地的話,則有可能會增加意外風險的發生。
總結:雖然說“生命在于運動”,适當地運動有助于身體健康,但是大家在運動前一定要了解一些運動事項,避免影響到自身的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