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下岩背茶園風光
龍井茶,論工藝,一種扁平型的綠茶;論産地,按地理标志泛指浙江省内的西湖産區、錢塘産區、越州産區及其他産區。不按地理标志,那麼隻要是綠茶産區都會有同類茶品,隻是名字或叫法不一樣而已。
本文隻對兩個最負盛名的龍井茶産區做一下對比。
浙江杭州:西湖龍井,名茶之首、綠茶之王;
浙江新昌:大佛龍井,後起之秀,中國最大的龍井茶集散地。
1、兩地品種有差異 以傳統西湖龍井的品種定義,西湖龍井隻認群體種和龍井43兩個品種。
(2020年3月15日新昌的龍井43茶園,已經開采)
而新昌以出茶最遲的群體種打底,按采摘時間差最早的有烏牛早,接着有龍井43、平陽特早、浙農117、龍井長葉、白葉一号(安吉白茶)、本地品種等十多個品種。
也就是說,西湖産區隻有兩個當家品種,統稱西湖龍井;而新昌産區,隻要是本地種植的品種都可以加工成龍井,統稱大佛龍井。
(2020年3月15日西湖茶區龍井43茶園,要等20号開采)
2、生長環境有所不同 西湖龍井有“獅”(獅峰),“龍”(龍井),“虎”(虎跑),“雲”(雲栖),“梅”(梅家塢)五大精品産區,平均海拔200米左右;
新昌有天(姥山)、安(頂山)、羅(坑山)、山(雪崗)、望(海崗)、菩(提峰)六大茶山,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如果拿西湖龍井五大精品産區和大佛龍井六大茶山最好的群體種進行盲品對比,除卻個人口感偏好,西湖龍井很難有勝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養一方茶。我多年來行走各地茶區發現,茶樹品種不是很重要,種植環境卻很重要,很多地方的茶品品質比原産地還要好。平時被綠茶圈很多人不看好的烏牛早、和福鼎大白品種,我卻分别在江西婺源大鄣山和貴州甕安喝到了有生以來最好的香氣與味道,并撰文留念。我想世界那麼大,總有些寂寂無名卻不可方物的好茶在等着我們,而我們卻總是被眼前的華麗一葉障目。
3、采摘規格不同 不管龍井43或群體種,西湖龍井采摘時間(杭州比新昌偏北,出茶比新昌略遲)和采摘時機(同樣品種采摘的芽葉規格,西湖産區會比新昌産區多留兩天)會比大佛龍井晚兩天,待一芽一葉初展後采摘一芽一葉不帶魚葉蒂頭。大佛龍井為顯示頭采茶的特征會帶魚葉和蒂頭(因為隻有頭采才有此特征)。按西湖龍井的采摘标準來說大佛龍井的采摘方法欠佳,而且帶魚葉蒂頭會增加一些澀味。
(大佛龍井的采摘标準,品種:龍井43)
(西湖龍井的采摘标準,品種:龍井43)
采摘這一個環節西湖龍井要比大佛龍井講究。
4、炒制工藝風格不同 大佛龍井講究扁平、挺秀、光滑;西湖龍井講究緊湊、挺秀,光滑度較大佛龍井稍差,同樣品種大佛龍井較短小、西湖龍井稍修長,兩者風格不同。
(機制大佛龍井幹茶,龍井43)——實物比照片好看
西湖龍井幹茶從以前的墨綠變成現在的黃綠;大佛龍井從以前的豆黃變成現在的黃綠。随着市場的需求顔色發生轉變,這一點兩者接近。
不管西湖龍井和大佛龍井,30年前都是手工炒,新昌人學的西湖龍井的工藝,後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直至今日論手工炒制新昌的炒茶師傅水平依舊在杭州本土師傅之上,這與杭州的茶二代不想承父輩衣缽、而新昌這邊不缺吃苦耐勞的年輕人有關系。
後來新昌人發明人機器炒龍井茶,從最初的電熱絲半自動到現在的電熱闆電腦下料出茶全自動,機器已經完全可以替代人工,包括少部分西湖龍井前道用機器後面輝鍋用手工外,大多數西湖龍井制作後期輝鍋也基本與新昌工藝一樣用八角滾筒,隻是加工條形有所區别罷了。
(半手工西湖龍井幹茶,龍井43)
到目前為止,新昌産區的龍井茶制作水平還是排各龍井産區第一。
5、市場定位不同 西湖龍井一直是綠茶中的大哥大,走的是高大上的奢華路線,總共萬把畝茶園,你愛買不買我就那麼點、我就采個春茶我就賣這麼貴;大佛龍井走得是中低端大衆路線,春夏秋三季都采,面積和産量是西湖龍井的十多倍。既拿得出早期滿足少數人的小姐身段、也做得來後期滿足大衆的丫鬟味道,普羅高低口感,惠及天下茶客。
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我國各地出産好茶的地理環境作了一個總結:“但凡好茶,必産自崇山峻嶺之間、江河湖泊之邊”。高山出好茶是正理,如大别山産區、黃山産區、武陵山産區;平地能産好茶周邊必有江河湖泊,如西湖錢塘江周邊、太湖流域周邊、長江沿岸等。一千年以前,浙江的生态環境應該是差不多的,但在工業社會的今天差别還是有點大。西湖龍井産區被擁有1000萬人口、240萬輛汽車的大城市包圍着,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生活熱排放都會影響西湖龍井的茶園生态,如果不是靠西湖獨到的小氣候調節,西湖龍井不會那麼出名。而新昌地處浙東南山區,無論海拔高度和環境生态要明顯優于西湖産區。
6、産品附加值相差太大
自從有中國10大名茶起,西湖龍井永遠排在第一位,誰都無法逾越,大佛龍井再好也是他的小弟弟。也就是說同樣的茶品,西湖龍井的品牌溢價遠遠大于包括大佛龍井在内的其他産區龍井茶。
同樣一畝同一品種的茶園産值,西湖産區一個春茶季是新昌産區一整年的十倍甚至數十倍。高回報也使得西湖産區茶園的管理水平遠在新昌産區茶園之上,作為中國三大最貴小産區(西湖産區、武夷正岩産區、老班章産區)之一,西湖龍井産區的管理(無論用肥、施藥、修剪等)無疑是各綠茶産區中最精緻的,這點值得大佛龍井肯定和學習。
鑒于西湖龍井的知名度,大家對它也是趨之若鹜,而550噸産量的西湖龍井是難以滿足廣大茶客的需求的,将550噸換算成市斤也不過110萬斤,而每年喝西湖龍井或者聲稱喝過西湖龍井的不會少于2000萬人吧,每人半兩都分不到。于是西湖龍井市場中實際上會有大量的大佛龍井和其他産區的龍井進入,隻要它的工藝做成類似西湖龍井形狀就可以。正規禮盒包裝的西湖龍井可能貼有西湖龍井防僞碼,但大量西湖龍井批發市場(比如轉塘茶葉批發市場)出去的散茶是不用的。隻要在杭州買的就是“西湖龍井”,市場的需求是難以用原産地域保護地理标志産品來框定的。
以上因素造就了兩個産區龍井的知名度和價格差異,但論同期同等品種茶品的品質與口感其實各有千秋、不相上下,隻是西湖龍井的地位在消費者心中已經種下了最大的權重,而大佛龍井的性價比則更高。
若真要論個高低,那麼西湖龍井好比耐克,而大佛龍井就是李甯。
一樣的好用(喝),但前者就是比後者貴。追求名牌并沒錯,但隻要你喜歡就好,量力而行(适口為珍)更實在。
這世間哪有最好,隻有更好。
——書卷彎刀,獨立茶人,不止于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