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茶的朋友都會知道,茶具中有一種分茶器具,用于盛放泡好的茶湯,給茶客添茶,這個勻杯器具被稱為公道杯。
公道杯,聞其名,便知其意,主要是為了均勻茶湯的濃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如先用壺泡茶,再倒入每個人杯中,因茶湯和茶葉沒有分離,就會出現茶水濃淡不均的現象。而有了公道杯,便可以将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然後再分給每個飲茶人,這樣一起喝茶的茶友就能喝到同樣濃度的茶湯,不會出現同一泡湯,你喝到的比較濃,他喝到的比較淡的情況,非常公平。
其實,最早的公道杯是一種酒杯,中間有外形為壽星或其他形狀物體的柱狀體,杯底中部有個小孔。那時的公道杯有個奇特之處,向杯中倒酒時,如果超過某一高度,酒就會通過柱狀體内的倒U形彎管,從杯底的小孔中全部流出。運用的是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
據傳,明洪武年間,禦窯廠成功燒制了“九龍杯”進貢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禦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谏忠言的大臣則将酒篩得淺淺的。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滴酒未喝,禦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喝上了皇帝賜的禦酒。
朱元璋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隻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便将其命名為公道杯。公道杯亦被稱為“平心杯”,所謂“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人們為人不可貪得無厭,還告訴我們做事必須講求公道。
講求公道就是要遵循公認的道理,行事必須合乎正義。古人曾經說過:“治世之道為在平、暢、正、節。天下為公,衆生平等,機會均等,一視同仁……張弛疾徐,輕重寬平,皆有節度。”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辦事公平、處世公道,這就是公道杯給我們的啟示。
◎本文原載于《文摘報》(作者曹瓊),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