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菩薩,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就是觀音菩薩了。都說佛教“源起于印度,光大于中國”,在咱們中國,佛教裡最家喻戶曉的,可能還真的就是這位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了。
觀音菩薩形象(86版西遊)
不過,你知道嗎?雖然觀音菩薩影響廣泛,但她隻是四大菩薩之一,而且排名還真不是第一。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四大菩薩那些事兒,然後,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排第一位的這位菩薩。
菩薩,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稱呼,是“菩提薩埵”的簡稱。這個詞音譯(即從讀音翻譯)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即從意思翻譯)作:道衆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衆生。
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衆生、有情之意。菩薩的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
菩薩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衆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
觀音、如來、普賢、文殊形象(86版西遊)
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但高于羅漢。菩薩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衆生,傳播佛法,普渡衆生,而菩薩最終是可以修行成佛的。
菩薩都是立下宏願,為了解救衆生的苦難,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住人間,并且以種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衆中間,随時随地解救危難,所以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親切可敬。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标征,文殊菩薩代表智慧、觀音菩薩代表慈悲、普賢菩薩代表行踐、地藏菩薩代表願力。
四大菩薩造就了四大道場,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道場,四川峨嵋山的普賢道場和安徽九華山的地藏道場地,合稱為“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從明代起就有了“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的說法。
說到這裡,其實就已經為大家揭曉答案了,沒錯,四大菩薩排名第一的就是——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又作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吉祥,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代表大智(理性),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就是山西五台山。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他後來去找仙人尋求出家之法,卻沒有人能夠傳授,于是皈依了佛教。文殊菩薩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槃後,四萬五千歲時到了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來回到了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
榆林窟第3窟 文殊菩薩 西夏
《寶藏陀羅尼經》中佛告金剛密迹主雲:“我滅度後,于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衆生,于中說法。”又《華嚴經》雲:“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于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此清涼山、五頂山即我國山西五台山,也就是文殊道場的由來。
在漢傳佛教曆史上,文殊菩薩化身寒山大士、杜順大師,更在五台山長年接引衆生。來五台朝山的人都會受到文殊菩薩的接引,而有“迎一千,送八百”之說。而且,據說明末憨山大師(憨山德清禅師)與清末虛雲老和尚(虛雲德清禅師)就曾親得文殊菩薩指津。
1203年 鐮倉時代木雕群像 快慶造 日本安倍文殊院珍藏
依照佛教典籍,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緻。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有很高的地位。他是衆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宣講大乘佛法玄理。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這三位世稱“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
文殊菩薩以大智慧為本願,經中雲:“攝心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薩以淨行法門做為攝心的法門,文殊菩薩教導人們要有無私念頭,把将大衆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淨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單尊的文殊菩薩像在五台山各寺廟中則供奉較多。文殊的形象,有種種差别,面相常以兩種出現,一種為猛相,多首多臂,旨在降服怨敵,消滅煩惱,但胸懷慈悲,屬于密宗造像;另一種為靜相,結發戴冠,面目慈祥,屬于顯宗造像。
按其頂髻的形狀,文殊菩薩可分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則依據貞言陀羅尼(咒)的字數,分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
十四世紀東密佛畫 八字文殊菩薩像 挂軸 絹本彩繪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文殊菩薩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最為常見。一般的文殊菩薩像多為頭戴五髻寶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文殊菩薩的童子形象比喻天真純潔。文殊菩薩左手持如意,右手執寶劍,以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鋒利的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身坐白蓮台,表示清淨。另外還有一種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而作的騎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文殊菩薩像 絹本 着色 金泥 挂軸 南北朝時代 建武元年(1334)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不過,大部分文殊菩薩像都是身騎青獅,以獅子勇猛,威風震懾魔怨,表示菩薩智慧威猛。在《封神演義》裡,文殊菩薩的青獅就是那位“虬首仙”,是截教通天教主座下随侍七仙之一,知名度也是蠻高的。
而在《西遊記》裡,青獅則成了唯一一個兩次下界成妖的例外,一次是在烏雞國當假國王,另一次是在獅駝嶺當大大王,與六齒白象和大鵬鳥一起造就了八百裡獅駝嶺人間煉獄,最後還是文殊、普賢和如來佛祖親自出手,才最終收服了三怪,也是西行路上有名的一難。
大鵬鳥、青獅、白象形象(西遊續集)
文殊菩薩分管智慧,在民間,人們要想學業和事業有成就,就紛紛求文殊菩薩保佑。所以,現在每年的高考前後,都有大批的家長帶着孩子去五台山上香拜文殊菩薩,目的就是希望保佑孩子金榜題名,說起來,這也是文殊菩薩最貼近咱們普通老百姓的一面了。
文殊菩薩形象(86版西遊)
最後,給大家說說為什麼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一說吧!一方面,這是文殊、觀音、普賢和地藏四大菩薩的排序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五台山以其建寺曆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稱。同時,五台山與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其地位的超然也配得上“金五台”的稱号。
最後的最後,來看看文殊菩薩的仙籍小檔案吧。
木造騎獅文殊菩薩像
神名:大智文殊菩薩
别名:文殊師利菩薩、曼殊室利菩薩、聞随師離菩薩、法王子,亦稱妙吉祥菩薩
職能:代表大智(理性),智慧、辯才第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
坐騎:青獅
持物:一般右手握智慧之劍,左手持蓮花
道場:山西五台山
誕辰紀念日:農曆四月初四
出家紀念日:農曆十月二十日
成道紀念日:農曆臘月二十二
神話體系:佛家
說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