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黎山老母來曆故事

黎山老母來曆故事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8-13 06:04:09

  黎山老母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女仙名,亦稱作“骊山老母”,亦稱無極老母。傳說黎山老母居于骊山,在漢族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那麼黎山老母和女娲的關系又是什麼呢?

  傳說中黎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具有極為強大的法力,并教出各個時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齊宣王的妻子鐘無豔(戰國時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宋代)、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宋代)、祝英台(東晉時期)、千年白蛇白素貞(宋代)等,都為黎山老母的門下弟子。

   黎山老母的來曆

  《路史》雲:“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繼興于骊”,《長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處,今黎山老母殿即其處”的記載。《漢書·律曆志》将黎山老母稱為“骊山女”(騰蛇),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帶之故,“骊山女亦為天子, 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骊山乃老母煉石補天之座騎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溫湯,供人民沐浴,能醫治多 種皮膚頑症,故曰神湯,亦是老母之聖德也。

  黎山老母不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漢族民間祭祀老母的活動也由來已久。農曆正月二十日漢族民間制作面餅是為紀念老母煉石補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黎山老母廟會,曆時五天,屆時,各地香客、民衆數萬人上山朝拜、祭祀這位功德無量的遠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據《神明聖紀》記載:樊元帥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守将,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樊梨花自幼随黎山老母習藝,曆時八載,道法高強。不僅具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更配有誅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及乾坤圈等各種寶物。

  當藝成下山之際,黎山老母告之約:「 将嫁與大唐将軍薛丁山協助征西。」并語前世因緣:“汝二人為玉皇上帝駕前之金童玉女,某日天界蟠桃大會上,因動思凡之心,於嘻鬧之間,金童不慎擊壞瓊瑤,而玉女也将水晶瓶打碎,玉皇上帝盛怒之下,便将予以處罰。斯時,南極仙翁趨前禀告,金童玉女尚有夙緣未了,建議将二人貶下凡間,結為夫婦以了前緣”。

  樊梨花兵至寒江關時,其遵從師命開關降唐,并與薛丁山結為連理,協助大唐繼續平西。於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征西大元帥,終至西涼之亂敉平,因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甯侯。

  而《白蛇傳》中的白娘子也相傳曾師從于梨山老母。白素貞是四川青城山下修練千年的白蛇,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女主人公,也稱白娘子、白蛇。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杭州有藥店之王主管許宣(或名許仙)在西湖與美麗女子白娘子及其使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邂逅相遇 ,同舟避雨,遂結為夫妻。

  在曆代傳說裡,梨山老母都是以慈祥的老奶面目出現。

  關于黎山老母的傳說真是神出鬼沒:

  1、戰國時期:鐘無豔是她的弟子~

  2、唐朝:黎山老母在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夥同觀音、文殊、普賢幾位菩薩弄了個莫家莊出來,自己扮寡婦媽媽,其餘則化作三個美貌小姑娘,把豬八戒迷得七葷八素,把唐長老調戲得面紅耳赤。然後還在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心的時候,跑去他面前磨繡花針,等着李白問她“你磨什麼呀?”她就說,隻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然後李白大受啟發,從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詩仙。

  3、太宗貞觀年間,黎山老母還收了西涼國寒江關守将的女兒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術。然後叫她下山去找個如此這般的老公,還得讓他過三道難關之後才以身相許.

  4、宋代:黎山老母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結果這個徒弟命不大好,成了寡婦,還得帶領一群老寡婦小寡婦去打金兵.還有一說白素貞白娘子也是她的弟子。

  5、清代:居然有刻本小說講祝英台殉情之後,被黎山老母救了起來,還教了一身法術,當了女劍仙什麼的。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考古界在陝西臨潼骊山北麓發掘了仰韶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基址——姜寨遺址,這前後十多次發掘,取得了非常豐富、寶貴的收獲。是我國新器時代考古工作中至為重要的發現,其價值之重大,為國内以至世界同期遺址所少見。至今,北京中國曆史博物館,還陳列着這個遺址的村落模型,西安半坡博物館最 近亦展出這裡出土的諸如“十六歲娃墓葬”等珍貴文物。

  它的非常内涵對研究前仰韶文化與仰韶文化時期的社會性質、社會組織以及先祖的生産、生活、文化、意識形态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尤其是蛙圖騰的重見天日,為解開女娲風俗淵源之謎,解決女娲氏“繼興于骊”遺址是否存在這一疑問,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和契機。

  黎山老母來曆故事(黎山老母的來曆)(1)

  所謂黎山老母氏的蛙圖騰是一幅畫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紋(實為蟾蜍)寫實圖畫。專家們認為,她與鳥紋、魯紋、鹿紋一起,同屬仰韶四大圖騰形象。蛙紋圖騰形象及變形圖案在整個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遺址中幾乎到處可見,東起河南渑池的仰韶,陝縣的廟底溝,西至甘肅臨洮的馬家窯都有發現。

  黎山老母氏蛙圖騰重見天日之後,作為活的曆史文化——骊山女娲風俗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們注意到古代典籍中記載的有關女娲氏的神話傳說,差不多都可以在這個寶庫中找到她的足迹。饒有趣味的骊山風俗,有的是對黎山老母氏不朽勳業的永遠紀念,有的是對蛙圖騰的崇敬禮拜,有的則是祖輩遵循約定成俗的漢族民間禮儀,輾轉流傳,以至今日。

  黎山老母和女娲的關系

  黎山老母來曆故事(黎山老母的來曆)(2)

  雖說大部分人都認為黎山老母其實就是女娲,但是小編個人覺得,這黎山老母就是黎山老母,女娲就是女娲,是兩個不同時期的神仙。女娲是自古就崇拜的創世神,在古代就有典籍記載女娲補天、造人的故事。然而那個時候記載黎山老母的典籍就很少,這就說明了,人們了解的女娲是上古時期的人物,而這黎山老母多是後來神化虛構出來的神仙。

  不過小林談奇聞也覺得還有一種可能,中國受道教文化的影響很深,而傳說中黎山老母就是道家供奉的神仙,在凡間有很多黎山老母的道觀。所以小編大膽猜測,黎山老母也可能是道教文化中衍生出來的神化人物,這也正好折射了道家文化對于世間無私奉獻、母性的美德的崇拜和敬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