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也秋去,
千千片黃葉跌墜,何時能跟你重聚。”
今日寒露, 冬的腳步愈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露氣寒冷,将凝結也。”
意思是寒露的氣溫将變得更低
地上的露水也要凝結成霜了
節
氣
物
語
“寒露過三朝,下水愛尋橋”,
在廣東客家地區有這樣一句諺語。
愛是“要”的意思,
是說由于天氣變涼,
再不能赤腳趟水或下田了,
由此可見,
寒露過後明顯感覺到了季節的變換。
“茶中有真意,欲辯已無言。”
寒露茶指的是寒露前後所采的茶,
屬秋茶,
每年寒露前後三天裡所采的
謂之“正秋茶”,
秋茶裡以正秋茶為佳。常言道,
“一杯拂燥,兩杯明心,三杯忘歸。”
在深秋泡上一壺秋茶伴着葉落葉舞喝下,
便是人間好時節了。
“落日橋邊一釣鈎,索林紅樹一江秋。
寒露時節氣溫迅速下降,
太陽已經無法曬達深水處,
而向陽的淺水區域溫度較高,
浮遊生物較為豐富,
因此魚兒便都向淺水區遊去覓食,
而吃蟹,更是當季風物詩了。
有道是“九月團臍,十月尖”,
此時母蟹卵滿且黃膏豐腴,
正是食用雌蟹的最佳時期。
方
言
詩
會
寒露時節秋意濃,
這次的方言詩會我們邀請了不同地市的
主播進行方言朗誦,特别邀請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系教授嚴修鴻
進行客語朗誦和詩作鑒賞,
給大家獻上溫馨爛漫的秋日私語。
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在靜心修煉時的所見與感悟。“朝飲花上露,夜卧松下風”,點明了人在天地之間啜飲朝露的惬意修煉。前四句比較靜谧,寫秋天時節的風物景象:清幽的石壁上爬上了松蘿植物,秋霧雺雺,溪水靜流。
在清冷的寒露中,葛藤攀援,菊花開放。後四句呈現了動态,以浩瀚宇宙中的精魂自诩,寫出亮度、寫出了翺翔自在的感覺。(嚴修鴻)
池上
白居易丨唐
袅袅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栖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賞析:
古人有悲秋傳統,這首詩歌就是一個典型。在這寒露時節,日照減少,天氣漸冷,秋風帶來肅殺之氣,使人感,這在中原地區尤其強烈的。
白居易的《池上》,一開始以疊字的“袅袅”“凄凄”起興,把我們帶到寒蟬凄切的一片秋水邊,這裡看到了衰落的蘭花,殘敗的荷葉,孤獨寂寞的沙鶴。即使雙雙飛起,在冷清清的水面上,也頓覺無聲無息,不起波瀾。這是什麼感覺呢?大緻就是一場大醉後,酩酊初醒,醉眼惺忪而意興闌珊的樣子。(嚴修鴻)
秋風辭
劉徹丨西漢
秋風起兮白雲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
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
箫鼓鳴兮發棹歌,
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賞析: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開篇詩人渲染了一幅秋景圖,短短兩句,清美流麗。起、飛落、歸這幾個動詞組合,給人以物換星移的緊迫感。
後“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箫鼓鳴兮棹歌”泛中流,君臣歡宴,箫鼓齊鳴,過分的歡樂之後,又讓人心生愁緒。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生老病死,青春不再。因而感慨“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點擊小程序
一起來加入方言詩會!
錄制屬于自己的方言詩~
寒
露
三
候
▌鴻雁來賓
鴻雁排成或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雀入大水為蛤
天氣越發寒冷,雀鳥都不見了,而海邊大量湧現蛤蜊。蛤蜊貝殼的條紋及顔色與雀鳥相似,所以古人便認為是雀鳥所變。
▌菊有黃華
此時衆芳皆退,唯有菊花在這深秋之中傲然綻放。
秋風吹,葉紛飛。
秋風涼,添衣賞。
廣東雖沒有那楓葉似錦如霞,
但這漫天黃葉遠飛于喧嚣繁華同樣如詩如畫,
秋天從來就沒有缺席,
缺的是我們發現它的眼睛。
- THE END-
策劃:李東恒
撰稿:張勇
編輯:黃志聰、藍超科
監制:陳星、黃大頭
圖片: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