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的熱播,網友關注最多的就是劇中反差極大的兩個女性角色,馮曉琴和顧清俞。
馮曉琴,嫁到上海的外地媳婦,家庭主婦;顧清俞,上海本地的獨立女性,職業光鮮。兩個同時代同家庭的女性卻過着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針鋒相對的兩人如何從敵對到和解無疑是吸引觀衆的最大亮點。
一樣的家庭劇基調,一樣的女性生活困境,《親愛的小孩》和《心居》究竟有何不同?
女人的煩惱各不相通
“喜劇總是相似的,而悲劇卻各有各的不同。”
雖然同樣都是家庭生活劇,但《親愛的小孩》和《心居》的關注點卻完全不同。
方一諾煩惱的是孩子。
作為新手媽媽,從懷孕、生産到哺乳,隻要是為了孩子好,方一諾怎樣都可以,堅持十個月不吃辣、忍受臉上新增的雀斑、再痛也選擇順産......可即便如此,她仍然不能從無止盡的生育焦慮中掙脫。《親愛的小孩》以新手媽媽的視角展開,刻畫了二三線城市普通家庭育兒的艱辛與困境。
馮曉琴的痛點則是房子。
剛開始向大姑姐顧清俞借錢買房,引發了二人的矛盾,丈夫顧磊的意外離世讓家庭矛盾進一步升級,私生子馮大年的出現更是讓原本就炮火連天的顧家,愈發雞飛狗跳。《心居》以房子為切入點去展現一個上海大家庭的生活圖鑒,層層遞進的故事情節狗血又上頭。
和《心居》相比,《親愛的小孩》更聚焦小城人們的生活,更貼地,提前看片的媒體也表示“這部劇的生活質感很足,演員的演繹與叙事情節都流露出觸動人心的真實感,呈現出一幅當代中國式家庭情感圖景”。
成年人的崩潰從未如此真實
在《親愛的小孩》看片會後的媒體采訪中,很多人表達了對該劇的第一感受——真實。
“這裡有極度真實的親情關系、期待與無常交雜的生活潛流。”
“《親愛的小孩》有着當代都市劇少有的真實,每一個出場的角色和每一個家庭好像都能在身邊找到熟悉的影子。”
究竟這是一種怎樣的真實呢?
方一諾和肖路的婚姻因為種種矛盾最終走向了終結,在官方釋出的預告中兩人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劇烈晃動的鏡頭、猛然倒下的家具,原本的理性克制的夫妻瞬間變成了不受控的怪獸,一向理智的方一諾更是歇斯底裡到令人害怕。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争吵呀,吵架的時候氣勢滔天,隻有陷入沉寂才會露出自己柔弱的一面獨自療傷。
“這一場極緻拉扯的吵架戲簡直比張東升推嶽父母下山還驚悚“,能讓看片的媒體有如此強的代入感,背後制作團隊與演員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就像任素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那樣,為了追求極緻真實的風格,所有演員都不是在演戲了,而是忘記攝影機存在去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
不失溫暖的角色締造苦樂交織的情感
家庭生活劇中總少不了讓人的上頭的角色,亦如《心居》中的施源就是個極其矛盾的存在。他和顧清俞的婚姻本就門不當戶不對,自己也早已不是之前的“白月光”,但他極強的自尊迫使他擔起丈夫的責任,遇到事自己扛。
他是愛顧清俞的,會在母親面前維護她,但不平等的婚姻關系卻讓他尴尬又茫然。
同樣是丈夫,《親愛的小孩》中的肖路無疑也是愛方一諾的,但愛不能隻靠說更要靠做。
老婆戒辣他吃辣、老婆生産他給親媽送胎盤,種種操作可能會讓觀衆覺得這不妥妥一渣男嘛,但這樣的肖路是真的“渣”嗎?就像觀影會現場媒體所說的“這個角色不能簡單地歸為通俗意義上的渣男”,肖路是怎樣的人更需要觀衆看完後由心而感。
正是這些形形色色又鮮活的人物還原出了生活中苦樂交織的情感,讓人為之動容。
有煙火氣的生活流角色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神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有沖動、有單純、有兩面性,但就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稱之為人,才不失人性的溫暖。
雖然《親愛的小孩》是一部以女性視角切入的生活劇,但就像觀影會現場的男性觀衆所說的“它不僅僅需要女性看,更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員都看”。
别忘了4月10日,去愛奇藝看一部好的生活劇,一部值得大家觀看的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