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徐州東坡肉曆史

徐州東坡肉曆史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8-25 23:37:30

  六十六道中國菜因坡而起,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被民間譽為飲食鼻祖,稱其為“廚神坡”一點也不為過。東坡肘子、東坡肉和東坡魚為坡原創也最為拿手,是六十六道坡菜之精華之靈魂所在也,為坡粉之最愛。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1)

  東坡肉(圖片來自網絡)

  吃了東坡肉,“超極”跟着走 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焖墩兒肉,是四川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他應有的位置。總的來看,其做法大同小異,不外乎三種:一是煮燒法,就是先煮半生半熟,再撓起來切成塊兒燒。二是煮蒸法,就是先煮個半生半熟,再撓起來切成塊兒蒸。三是焖煮法,就是直接焖煮收汁。東坡肉的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或者說五花肋條肉,成品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不卡牙齒,深受胖子、焖墩兒和長者喜愛。

  特别是東坡肉端上餐桌時都碼得整整齊齊,像個是個的麻将塊兒,全國人民都喜歡。四川有好事者稱之為麻将肉,吃了東坡肉,超極跟着走,盤盤杠上花。

  知徐州時:危機公關,紅燒肉變回贈肉 東坡肉是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詞人蘇轼原創。北宋神宗熙甯十年(1077年)四月,40歲的蘇轼離開密州知徐州(古彭城,今江蘇徐州)。

  是年七月,黃河(當年古黃河繞徐州城北而過,經淮河入海,今徐州城内有黃河故道)曹村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城兩月不退,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離城牆高點隻有幾寸,徐州危矣!有錢有權有勢之人争相出逃。蘇轼身先士卒,親荷畚插,越權動用禁軍武衛營,和全城5000百姓一起抗洪築堤保城,雖幾過家門而不入。官、軍、民同心,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于保住了徐州城。《宋史.蘇轼傳》載:

  (蘇轼)徙(xi)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彙于城下,漲不時洩。城将敗,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複入。轼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将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侪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台,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2)

  回贈百姓紅燒肉(圖片來自網絡)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蘇知州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轼三番五次推辭不掉,隻好收下,指導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緻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并成徐州傳統名菜。神宗皇帝聞訊後,撥款發糧遣人,加固徐州城牆及堤壩。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3)

  蘇轼仕谪簡圖(圖片來自網絡)

  1079年3月,蘇轼改知湖州,相處23個月的徐州山水和人情風情漸入記憶中。

  貶黃州時:開荒種地,從此世上有了蘇東坡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43歲的蘇轼因“烏台詩案”,從湖州任上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責受團練副使(民間自衛隊副隊長、保安團副團長或者縣武裝部副部長),本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受當地官員監視。“責受”官職有點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知識分子上山下鄉接受再教育的味道。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4)

  躬耕東坡(圖片來自網絡)

  因是罪臣,朝廷已停或降其薪,蘇轼成了月光一族,詞聖及其一大家人也是人也是要生活的,為了幫補家計,他帶領一大家子人在黃州城東黃土坡一片約50畝的撂荒地上開荒種地種菜放牛,按現在的說法叫當了一盤家庭農場主,規模還不小,實實在在的“生活有點田”,好不自得其樂,《蘇長公外記》載:“東坡在黃,即坡之下,種稻為四五十畝,自牧一牛”。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5)

  生活有點田(圖片由遠景樓提供)

  蘇轼還在荒地上蓋了幾間芧草房,上梁時恰逢天下鵝毛大雪,遂取名“雪堂”,由于地處黃州城東遂自号“東坡居士”,似陶淵明之“采菊東籬下”,似白居易之“躬耕半山坡”。從此,東坡橫空出世,世上從此有了“蘇東坡”,其在徐州原創的紅燒肉始稱“東坡肉”矣!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6)

  雪堂客話圖(宋:夏圭)

  蘇轼在《雪堂記》中寫道:“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築而垣之,作堂焉, 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於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蘇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

  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饪紅燒肉,總結經驗并寫入《豬肉頌》中。該詩雲:

  淨洗铛,少著水,柴頭罨(yan)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把鐵鍋打整幹淨點,加少量井水,最好是山泉水,放入切塊的豬肉,燒上柴火,但火勢不要太猛,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用旺火催熟它,煨炖的時間夠足,它自然會滋味極美。黃州的豬肉品質好價錢又低。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因其耗柴火不願煮來吃。我們就不管這些了,早上起來鍛煉一下身體,在菜園子裡扯一下雜草澆一下水,再盛上兩小碗紅燒肉,吃飽喝足,您們可要羨慕了。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隻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并沒有多大名氣。

  1084年,宋神宗突發神經忽又想起了人才難得的蘇轼,一紙調令将其量移到離都城更近的汝州,但身份不變,仍然是責受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7)

  在下東坡一個吃貨(圖片來自網絡)

  知杭州時:東坡肉名震朝野,蘇轼再遭貶谪 因政見不和,蘇轼自請外調出汴京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蘇轼以龍圖閣大學士身份第二次來到闊别十五年之久的杭州任知州(公元1071一1074年,蘇轼通判杭州),時年52歲。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遇極端天氣連降大雨,洪水泛濫成災,莊稼大片被淹。由于蘇轼已有徐州防洪經驗,及早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洪,與浙西一帶的人民共同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淤泥築堤,堤壩插柳,使西湖舊貌變新顔,呈現“淡妝濃抹總相宜”,特别是3000米蘇堤在方便西湖南北兩岸居民,往來不再繞湖半周的同時,“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8)

  西湖蘇堤春曉(圖片來自網絡)

  杭州老百姓對蘇轼心存感激,都誇他賢明心地善良。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大家奔走相告,年節時,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轼推辭再三不成隻好收下,和家人一起動手将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好,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9)

  西湖三堤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朝中當權者對蘇轼放心不下,特别是蘇轼深得民心,朝中權貴對他恨得咬牙切齒,遂派出禦史到杭州巡視,專找蘇東坡的茬,沒有查出蘇轼站位問題,卻看到一個怪現象,杭州街面所有大大小小餐館的菜單第一道菜都是“東坡肉”,認為可能是蘇東坡貪腐證據,巡視組長總結時編造說“老百姓都恨不能吃了蘇東坡的肉”,上報朝廷,不管大家信與不信,反正偏偏皇上是信了,終再遭貶谪知穎州。蘇轼保持戰略定力依然故我“也無風雨也無晴”,但“東坡肉”卻在一片争論聲中傳遍京師聲名遠播,競相試吃。

  追根溯源,蘇轼特色的紅燒肉在徐州初創,在黃州提高,在杭州聞名全國。東坡肉是杭州最為有名的一道傳統名菜,尤如東坡肘子之于眉州。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10)

  廚神坡全鵝館外景圖(圖片由鄒勤提供)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11)

  廚神坡全鵝館内景(圖片由鄒勤提供)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12)

  我在眉州很想你(廚神坡全鵝館效果圖)

  眉山進行時:傳承三蘇文脈,弘揚東坡文化 今天,在東坡故裡四川眉山的松江眉青路口,一群坡粉開了一家“廚神坡”餐廳,按照古眉州八景之一“松江野渡”風格進行裝飾裝修,以鵝為媒,錨定“蘇東坡”品牌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魚、東坡鹌鹑皮蛋、東坡泡菜等東坡系列美食,打造東坡美食體驗遊,傳承三蘇文脈弘揚東坡飲食文化,用璀璨文明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廚神坡已成為眉山繼三蘇祠、太和鎮永豐村、穿越城水街之後的又一網紅打卡地。

  徐州東坡肉曆史(千年英雄千年美食)(13)

  四川九升食品有限公司還原生産的蘇東坡品牌“東坡肘子”(圖片由鄒勤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