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嗎?記得點擊上方紅字關注我喔~
生活中,很多人坐着坐着就不經意地開始抖腿;如果你提醒他,他可能會暫停一會兒,但是過不了多久又開始不自覺地抖了起來。開會時抖、上課時抖、工作時抖......好像隻要是坐着,他們的腿就不自覺地開始抖了,愛抖腿的人,仿佛身體裡有着一台縫紉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抖腿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健康的關系。
關于抖腿的好壞一直以來争議不斷,每個人的看法也截然不同,俗語說“人抖窮,樹抖死”說的就是人們愛抖腿的惡習,尤其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有此經曆。那麼抖腿這個行為到底是好還是壞?
接下來我們從禮儀、中醫、生理和現代醫學四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抖腿的是與非。
從日常文明禮儀的角度來說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抖腿無疑是一種不文雅、不文明的動作。在日常交流中,和他人尤其是陌生人談話交流的時候,如果抖腿,會給他人一種說話的人不認真或者比較敷衍,沒有受到重視的感覺。在工作時,尤其是在與同事共享一張辦公桌時,高頻率地抖動着自己的腿,可能會引起辦公桌發生共振,引起周圍同事或領導反感,甚至影響周圍同事或領導的工作狀态。此外,在家裡長輩面前抖腿,會給人不尊重長輩的感覺。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中醫認為抖腿可能與腎虛有關,因為肝風内動可以出現肢體抖動的現象。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如果一個人的腎精不足,肝就會受到影響。但是,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單單僅憑抖腿這一症狀就判斷是腎虛是不可靠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很多支持抖腿的人認為,抖腿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甚至可以舒緩煩躁等。事實上抖腿是一種焦慮意識的外在表現。當心理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态時,人對這種狀态的适應就會存在“不舒服”的感覺,此時就會做出某種反應,并且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抖腿就是其中一種很普遍的方式,即通過兩腿不斷左右搖晃、上下抖動,以及不斷改變坐姿,來放松肢體,希望借此舒緩焦慮的情緒。另外,我們常見的轉筆、打響指等習慣動作,也是類似的原理。
這些習慣動作往往還有一個共同特征: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一旦養成這些習慣,就很難戒除。有臨床心理學家分析認為,與其說抖腿可以緩解焦慮,不如說如果不抖就會加倍焦慮;同時,如果抖腿已經變成戒不掉的壞習慣,反而可能會加重心理負擔。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 很多支持抖腿的人認為,現代人坐得太多、動的太少,尤其是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久坐帶來了不少健康隐患,久坐不動會導緻氣血不暢,使肌肉松弛,彈性降低,下肢酸脹,倦怠乏力,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影響血液循環。久坐不動時很容易導緻腿腳麻木,主要原因在于下肢長久地保持一個姿勢,容易影響到下肢血液循環的順暢,也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二者均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抖腿可以讓下肢肌肉略微動一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腿麻的現象,還可以适度增加腿部的靜脈血液回流,防止過久坐姿靜置形成的血液斑塊,這都是有益健康的。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值得提倡;如果要避免久坐造成的健康損害,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站起來活動一下,或者做一些适度的運動,這些方法都要比抖腿要更加健康,并且效果要好得多。
從醫學的的角度來說 醫學上把抖腿分為,生理性抖腿和病理性抖腿。生理性抖腿是一種習慣,很多時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并且自己可以控制住。而病理性抖腿,如不安腿綜合征,它是一種以下肢無法抗拒、運動為主的感覺運動障礙,且伴随酸、脹、麻等不愉快感。簡單來說,就是患者會在安靜狀态下感覺雙下肢出現難以形容的感覺異常和不舒服,需不斷地抖一抖,或者敲打幾下,才能減輕痛苦,特别是在夜間休息時,症狀會明顯加重;一般不安腿綜合征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症狀會随着年齡增加而逐漸加重;該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與多巴胺的代謝異常、血液循環障礙、缺鐵等原因有關;當出現腿部常有不适感覺,必須靠抖腿來緩解、靜止不動時這種不适的感覺會加劇、運動以後這種不适的感覺會減輕、夜晚的症狀明顯比白天嚴重等情況時,我們就應該注意了,需要盡快就醫檢查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生理性的抖腿大多隻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精神緊張時可能出現,無需特殊處理,及時及早糾正就好,避免過度依賴。而确診為病理性抖腿的患者,則應及早就醫、幹預治療,以免贻誤病情。
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戒掉抖腿呢? 1、不要久坐,坐了一段時間後,應起身活動一下,可以做一些适度的運動;
2、當你發現自己在抖腿時,應立刻停止抖腿;
3、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物質能夠使人感到興奮,當攝入了大量的這些物質後,人就會很容易出現抖腿的現象。所以平時要注意避免過量的吸煙,飲酒,喝咖啡;
4、可以尋找一些替代性行為,比如緊張的時候,可以選擇用深呼吸等其他行為來代替抖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