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是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解表,治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細辛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細辛湯,細辛茶,獨活細辛湯,細辛大黃丸,菟絲細辛粥,吳萸細辛理中湯,細辛五味子湯。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及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細辛有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解表的功效,細辛主治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
1、細辛治頭面風痛。《本草衍義》
2、細辛主風寒濕頭疼,痰厥氣壅。《本草通玄》
3、細辛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本經》
4、細辛用于痰多咳嗽:細辛能溫肺以化痰飲,所以主要用于治療肺寒咳嗽、痰多質稀色白的病症,常與幹姜、半夏等配伍應用。細辛又能通鼻竅,療口瘡。用于鼻淵,常配合白芷等應用;細辛用于口舌生瘡,可單用一味細辛,研末敷于臍部。
5、細辛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癫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髒,益肝膽,通精氣。《别錄》
6、細辛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等症:細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與羌活、荊芥、川芎等同用,細辛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較劇的病症;對于外感風寒、陰寒裡盛的病症,亦可應用,須配合麻黃、附子等同用。
7、細辛,以氣為治也。凡藥香者,皆能疏散風邪,細辛氣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風必挾寒以來,而又本熱而标寒,細辛性溫,又能驅逐寒氣,故其疏散上下之風邪,能無微不入,無處不到也。《本草經百種錄》
8、細辛治咳,消死肌瘡肉,胸中結聚。《日華子本草》
9、細辛主痰結濕火,鼻塞不利。《本經逢原》
10、細辛治口舌生瘡,大使燥結,起目中倒睫。《綱目》
11、細辛主少陰苦頭痛。《珍珠囊》
12、細辛,凡風氣寒氣、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為患者,并能曳而出之,使相離而不相附,則血津液便溺涕唾各複其常,風氣寒氣,自無所容。《本經疏證》
13、細辛,辛溫能散,故諸風寒風濕頭痛、痰飲、胸中滞氣、驚痫者,宜用之。口瘡、喉痹、齒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熱,亦火郁則發之之義也。辛能洩肺,故風寒咳嗽上氣者宜用之。辛能補肝,故膽氣不足,驚痫、眼目諸病宜用之。辛能潤燥,故通少陰及耳竅,便澀者宜用之。《綱目》
14、細辛,斂降沖逆而止咳,驅寒濕而蕩濁,最清氣道,兼通水源,溫燥開通,利肺胃之壅阻,驅水飲而逐濕寒,潤大腸而行小便,善降沖逆,專止咳嗽。其諸主治,收眼淚、利鼻壅、去口臭、除齒痛、通經脈,皆其行郁破結,下沖降逆之力也。《長沙藥解》
15、細辛,若寒邪入裡,而在陰經者,以此從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湯,發散寒邪快捷,因其氣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湯,療目痛後羞明畏日,隐澀難開。合通竅湯,散肺氣而通鼻竅。佐清胃湯,祛胃熱而止牙疼。此熱藥入寒劑,蓋取反以佐之之義也。《藥品化義》
16、細辛,治邪在裡之表,故仲景少陰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也。(李杲)
17、細辛,風藥也。風性升,升則上行,辛則橫走,溫則發散,故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蓋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濕氣,或兼風寒所成,風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開竅,故療如上諸風寒濕疾也。《别錄》又謂溫中下氣,破痰開胸中,除喉痹,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膽,通精氣,皆升發辛散,開通諸竅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竅,必無是理,蓋辛散升發之藥,豈可久服哉。細辛,其性升燥發散,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本草經疏》
18、細辛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陶弘景)
19、細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痛增,獨用則氣盡而命喪。細辛陽藥也,升而不沉,雖下而溫腎中之火,而非溫腎中之水也。火性炎上,細辛溫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或問:細辛散人真氣,何以頭痛反能取效?蓋頭為六陽之首,清氣升而濁氣降,則頭目清爽;惟濁氣升而清氣降,頭目沉沉欲痛矣。細辛氣清而不濁,故善降濁氣而升清氣,所以治頭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須佐之以補血之藥,使氣得血而不散也。《本草新編》
20、細辛治咳逆上氣,惡風,風頭。手足拘急,安五髒六腑,添膽氣,去皮風濕癢,能止眼風淚下,明目,開胸中滞,除齒痛,主血閉、婦人血瀝腰痛。《藥性論》
21、細辛用于頭痛、齒痛、風濕痹痛:細辛止痛力強,對于頭痛、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頭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齒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對于風濕痹痛,以屬于寒濕者為宜,可與羌活、川烏、草烏等配合應用。
養生茶樓微信版
十大常見食物會悄悄影響女人一生
女性脫發的原因有哪些?
上班族午餐的5大誤區
秋季保濕切忌踏進5個誤區
健康正在透支的6個身體"暗号",你必須懂!
資訊由養生茶樓微信公衆号提供
養生茶樓YSCL3058330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