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流行樂壇也一掃往日的沉悶,湧現出衆多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1982年,詞作家付林、曲作家谷建芬合作寫出一首叫做《媽媽的吻》的歌曲,一下子觸動了無數離鄉遊子的心弦,激起人們内心深處對家鄉的感懷、對母親的思念。
付林說:“那時候開始打工潮也出現了,都在離開原來的家,人們懷念家鄉、懷念母親的情感能夠打動很多人”。曲作者付林出生在東北一個普通家庭,作為家裡的老小,媽媽對她格外優待,每到付林生日這天,母親總會把五分錢塞進他的手裡,讓他出去買一個白面馍,付林說:“這個白面膜就相當于那個年代的生日蛋糕,長大成人以後到了北京開始搞創作,總想要給母親寫一首歌”。
“媽媽的吻”歌詞簡單樸實,旋律清新自然,傳遞出一種非常樸素的、中國式鄉村的人文情懷。付林說,中國人很不善于表達對母親的愛,很多人包括自己一生都沒給過母親一個擁抱,但這并不代表這份愛不厚重。“每次回家呀,母親對我依然很親近,有時候也抱抱我,寫了“媽媽的吻”,從來就沒有還給媽媽一個吻,所以這個也是我一生的遺憾”。
上世紀80年代初内地流行音樂剛剛起步,“媽媽的吻”也經曆了流行樂壇商業化運作的開端。1984年太平洋影音公司到處挖掘有潛力的年輕歌手發行專輯,聲音甜美的歌手朱曉琳很快被音樂編輯發現。曉琳說:“我爸爸背着我悄悄給太平洋公司的老總寫信,寫了有幾十頁長的信,終于有一天,等來了他們的回信,給我錄媽媽的吻”。
“媽媽的吻”原來是歌手陳琳的恩師付林專門為陳琳量身打造的,陳琳錄制專輯的時候沒把這首歌選進去,這時,朱曉琳的專輯剛好還缺一首歌,于是公司就把這首“媽媽的吻”給朱曉琳。1984年朱曉玲的專輯《歌林新苗——朱曉琳》正式發行,這盤磁帶a面第一首歌就是“媽媽的吻”。這首歌讓青春懵懂的朱曉琳一夜之間從平凡的中學生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也讓那個年代無數背井離鄉的人們找到了鄉愁的寄托。
朱曉琳,1969年出生于江蘇揚州,她的《歌林新苗–朱曉琳》專輯一年的銷量就達240多萬張,當時創下中國磁帶銷售的最高記錄。後來的《花仙子》專集也轟動一時,接着她又相繼推出了《月兒彎彎照九州》、《聰明的一休》、《那一年我十七歲》、《隻有愛是不會忘記的》、《夢江南》等那個時代校園裡廣為傳唱、脍炙人口的歌曲專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