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項目具體介紹?晨報記者 孫俊毅2022年北京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的比賽,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冬奧項目具體介紹?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晨報記者 孫俊毅
2022年北京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的比賽。
7個大項包括冬季兩項、冰球、冰壺、雪車、雪橇、滑冰和滑雪。讓我們來逐一了解這15個分項的奧運知識。
北京冬奧會的滑冰項目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3個分項。這3個分項有鮮明的特點。其中,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在冰上演繹速度與激情,花樣滑冰則充滿了藝術氣息,被譽為“運動的詩”。
速度滑冰
Speed Skating
入奧年份:1924年
基本規則:
速度滑冰是一項曆史悠久的運動,早在十一二世紀,在荷蘭、英國、瑞士以及斯堪的納維亞一些國家的早期文獻中就有關于将動物骨骼綁在腳上在冰上快速移動的記載,這是滑冰運動的早期雛形。男、女速度滑冰分别于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是以冰刀為工具在冰上進行的一種冰上競速運動,是在規定距離内以競速為目的的滑冰比賽,簡稱速滑。運動員腳着冰鞋在冰面上滑行,借助冰刀的刀刃切入冰面形成穩固的支撐點,通過兩腿輪流蹬冰、收腿、下刀,滑進動作以及全身協調配合向前快速滑行。
個人比賽每組兩名選手,内外兩道抽簽決定,每滑行一圈雙方都要交換賽道,根據滑行成績排列名次,用時少者獲勝。
團體追逐賽每組2隊,每隊3名選手,從相對的直道上同時出發。男子滑行8圈、女子滑行6圈後,以最後通過終點選手的時間決出勝負。
集體出發比賽,運動員在起跑處站成幾排,每排最多6人。出發後第一圈,隻能跟随1号選手滑行,等到再次鳴槍才能加速超越。
北京冬奧會金牌項目:
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場地将在北京賽區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一共将産生14枚金牌。
競賽項目包括男子個人項目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男子團體追逐和集體出發;女子個人項目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團體追逐和集體出發。
短道速滑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入奧年份:1992年
基本規則:
短道速滑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
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内冰球場上練習,随之産生了室内速度滑冰的比賽。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裡冬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将短道速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賽制采用淘汰制。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隻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有6人參加。首輪比賽站位通過抽簽決定,其後各輪次均按照上一輪比賽成績分配道次,成績優者排在内道。
比賽途中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随時超越對手。如用身體碰撞、絆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則受到取消比賽資格的處罰。違規被取消資格的選手無法進入下一輪的比賽。禁止脫離跑道、降低速度、沖撞、踢出局。
短道速滑項目用品主要由冰刀和鞋子、冰刀養護用品和防護用具組成。根據規定,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參加比賽時,必須要穿着以下防護裝備:短道速滑安全頭盔、耐切割手套或皮革制成的連指手套、由防割防紮耐用材料制成的護踝、長袖長褲連身服、帶有軟墊的硬殼護膝、能夠保護頸部動脈的護頸。
北京冬奧會金牌項目:
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将産生9枚金牌,其中包括男子和女子的500米、1000米和1500米,除此之外,還有男子5000米接力和女子3000米接力,以及北京冬奧會上新增設的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比賽将在首都體育館舉行。
花樣滑冰
Figure Skating
1908年倫敦奧運會中首度亮相,1924年首屆冬奧會開賽以來,花樣滑冰轉移至冬奧會。
基本規則:
花樣滑冰是冰上運動項目之一。運動員通過冰刀在冰面上滑行,并表演跳躍、旋轉等高難度動作,極具觀賞性。
花樣滑冰起源于18世紀的英國,後相繼在德國、北美地區國家迅速開展。花樣滑冰1908年倫敦奧運會中首度亮相,是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的冬季項目。1924年首屆冬奧會開賽以來,花樣滑冰轉移至冬奧會。
花樣滑冰比賽使用的冰場必須是長方形,場地長60米、寬30米,四周邊界牆高1.17-1.22米。比賽場地冰面要求平整、光滑、清潔、不反光,冰面溫度為-5.5℃至-3.5℃,冰的厚度為4.5-6厘米,冰質柔韌,滑感舒适。比賽場地不允許使用布景和燈光效果。
冬奧會單人滑和雙人滑都分别進行短節目、自由滑比賽。冰上舞蹈進行韻律舞、自由舞比賽,每項比賽都由兩部分比賽得分相加,總分高者為勝。團體比賽則是通過将各隊男、女單人滑以及雙人滑、冰上舞蹈4個小項的得分合計決出排名。
雙人滑和冰舞的區别在于:雖然都是一男一女表演,但雙人滑包含跳躍、抛跳、撚轉等動作,注重動作的難度和完成質量。冰舞更強調舞蹈的韻味和表現力,技術動作不包括跳躍,托舉時,男伴的主托舉手不能超過頭部。
北京冬奧會金牌項目:
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分項包括男子單人滑、女子單人滑、雙人滑、冰上舞蹈和團體賽,共産生5枚金牌。比賽将在北京賽區首都體育館進行。
雪橇
Luge
入奧年份:1964年
基本規則:
雪橇起源于北歐,又稱無舵雪橇或北歐冰橇。1964年,雪橇在第九屆冬季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雪橇是一種乘坐或卧在雪橇上,變換身體姿勢式以操縱雪橇高速回轉滑降的運動。運動員坐在雪橇上,雙手借助起點助欄用力向後推而使雪橇起動。在滑行過程中,運動員仰卧在雪橇上,單手拉住雪橇皮帶利用身體姿勢的改變,操縱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到達終點時,運動員須在雪橇上,否則成績無效。單座需要滑4次,雙座滑2次,成績相加,最後以時間少者獲勝。
雪橇全長為70-140厘米,寬為34-38厘米,高為8-20厘米。雪橇最初為木制,底面有一對平行的金屬滑闆,寬不超過45厘米。雪橇前部沒有舵闆,後部也沒有制動閘。滑闆上部為支架。滑闆前面翹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軟性,以利轉彎,但不準裝置能操縱滑闆的舵和制動器。
雪橇賽事的賽道呈U字形,賽道兩邊的護牆高于50厘米,以防止雪橇偏離中心滑出賽道。賽道須包括左右轉向、急轉彎、S字形以及迷宮式彎道。現今雪橇的主原料是玻璃纖維和鋼鐵,每個雪橇都需要按照選手的身高、體重以及身體比例量身打造。雪橇上沒有支撐頭部的部分,隻有從肩膀到膝蓋部位的支撐。
北京冬奧會金牌項目:
2022年北京冬奧會共設立男子單人雪橇、雙人雪橇、女子單人雪橇以及雪橇團體接力四個小項,四塊金牌。比賽場地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比賽時間為2月5日至10日,金牌産生為2月6日、8日、9日、10日。
對于非資深體育迷來說,雪車、鋼架雪車、雪橇這三種運動恐怕很難分清楚。
實際上,雪車和鋼架雪車屬于一個大項,它們歸屬國際雪車聯合會管理,而雪橇則是單獨的一個大項,由國際雪橇聯合會管轄。
從形式上看,雪車非常接近車的外型,舵手通過車内兩個把手控制滑輪進行駕駛,也被稱作冰上F1,通俗的說法就是“鐵包肉”;而雪橇和鋼架雪車則像是“肉包鐵”。
從姿勢上也很容易判斷,簡單來說,雪車是運動員“坐”在“小車”中比賽;鋼架雪車則是運動員頭在前腳在後“趴”着比賽;雪橇是運動員“躺”着,頭在後腳在前比賽。
雪車
Bobsleigh
入奧年份:1924年
基本規則:
雪車也被稱為有舵雪橇,由于它有别于無框架保護的雪橇,其造型更貼近“車”,因此人們更願意稱它為雪車。雪車起源于19世紀後期的瑞士,雪車男子四人座在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上被采納為正式比賽項目。1998年,女子2人座項目加入冬奧會。
有舵雪橇是由車手駕駛可操控方向的雪車,在彎曲的U形冰質賽道上進行的競速比賽。它展現着運動員強大的爆發力、良好的平衡力和精準的控制力,給人帶來驚險刺激的感官體驗。作為冬奧會“速度擔當”,四人雪車最高競賽時速可達140公裡,堪稱冬季運動項目中的F1。高速滑行加上離心力作用,讓運動員處于“貼牆飛行”狀态。
冬奧會雪車比賽每個國家和地區每項限報2個隊。男子2人座和4人座比賽4輪,以4輪滑行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時間少者名次列前。女子2人座比賽2輪,以2輪滑行的累計時間計算成績。男子2人座和4人座比賽均為2天,女子2人座比賽1天。賽前每隊有3天試滑,每隊均有6次滑行機會。
雪車比賽滑道全長1500米。彎道部分的半徑必須在20米以上,滑道的護牆最少不得低于50厘米。
北京冬奧會金牌項目:
北京冬奧會雪車項目一共産生4枚金牌,男女各兩枚,男子項目包括男子雙人、男子四人,女子項目包括女子單人、女子雙人。雪車比賽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舉行。
鋼架雪車
Skeleton
入奧年份:1928年
基本規則:
鋼架雪車又稱俯式冰橇,是在傳統雪車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運動。鋼架雪車曾于1928年和1948年瑞士聖莫裡茨冬奧會上進行過比賽,這兩次比賽後項目均被取消,直到2002年冬奧會以來才穩定下來。
鋼架雪車比賽中,運動員要頭朝前趴在80厘米見方、20厘米高的鋼闆上,以大約130公裡的時速,在1200米至1650米長的半封閉滑道中滑行。
事實上,鋼架雪車運動的安全系數比高山滑雪還要高,對運動員的安全保護也越來越專業。運動員比賽時戴頭盔,比賽服由拉伸性材料制成,手套材質細膩柔軟,專用釘鞋觸碰冰面可控制方向,并輕微調節速度,同時車體前後裝有緩沖器,有利于運動員控制。
鋼架雪車比賽出發的信号燈亮起後,運動員必須在30秒内完成出發動作。比賽中運動員的肚子必須貼在雪車上,中途允許從雪車上掉落,但通過終點時運動員必須在雪車上。運動員共要滑行4次,以總時間決定最終排名。
北京冬奧會金牌項目:
北京冬奧會鋼架雪車分項設置2枚金牌,分别為男子鋼架雪車、女子鋼架雪車,均為單人項目,比賽将在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舉行。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孫俊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