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餐桌上的山珍海味、美酒佳釀常常令人大快朵頤、難以節制。随之而來的是身體亮起了紅燈,很多人在體檢時被告知患有脂肪肝。有人認為,脂肪肝隻是吃的胖了一點而已,沒什麼症狀,也沒什麼痛苦、不需要太把它當回事。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脂肪肝到底是怎麼定義的?西安市第三醫院病理科專家解釋說,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肝髒病理改變,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目前在我國,脂肪肝已經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率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并且大約有0.5%~1%的脂肪肝和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約20年後會發生肝癌。
脂肪肝臨床表現一般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根據脂肪變性在肝髒累及的範圍,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型。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樣,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症狀,患者多于體檢時偶然發現。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見的自覺症狀,但與組織學損傷的嚴重程度無相關性。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肝區或右上腹隐痛等。當肝内脂肪沉積過多時,可使肝被膜膨脹、肝韌帶牽拉,而引起右上腹劇烈疼痛或壓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多,誤診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術。
此外,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覺異常等末梢神經炎的改變。少數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積液和下肢水腫、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血症等,脂肪肝表現多樣,遇有診斷困難時,可做肝活檢确診。
而肥胖、飲酒、快速減肥和營養不良等都有可能誘發脂肪肝的形成。很多人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之後,會很急切的問:“醫生,我該咋辦呢?”專家建議主要從兩方面着手治療,首先通過一般治療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營養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體重恢複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适當增加營養,特别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總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同步配合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日常要适當增加運動,促進體内脂肪消耗。主要應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打羽毛球、跳繩和遊泳等,以運動時脈搏為100~160次/分鐘,持續20~30分鐘,運動後疲勞感于20分鐘内消失為宜。建議相關人員可以适當補硒,它能讓肝髒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達到正常水平,對養肝護肝起到良好作用。
其次是通過藥物治療。到目前為止,尚無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藥物,西藥治療常選用保護肝細胞、降脂藥物及抗氧化劑等,如維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膽酸、水飛薊素、肌苷、輔酶A、還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堿乳清酸鹽、以及某些降脂藥物等。但還是提倡大家預防為主,健康生活。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江黎 責編 王遠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