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這個村有特殊的緻富技巧?新華網南甯6月14日電(盧羨婷 陳婕 楊程雲) 仲夏的桂林,山水青綠,景色宜人在廣西桂林永福縣驿馬村,晨光微曦中,山峰雲霧缭繞,空氣格外清新山下的羅漢果園裡,種植大戶韋克明一大早便開始忙碌,現在正是種植養護的關鍵時節,嫩綠的果苗長勢良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生機勃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鄉村振興這個村有特殊的緻富技巧?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華網南甯6月14日電(盧羨婷 陳婕 楊程雲) 仲夏的桂林,山水青綠,景色宜人。在廣西桂林永福縣驿馬村,晨光微曦中,山峰雲霧缭繞,空氣格外清新。山下的羅漢果園裡,種植大戶韋克明一大早便開始忙碌,現在正是種植養護的關鍵時節,嫩綠的果苗長勢良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生機勃發。
羅漢果作為中國特有的植物,有着豐富的藥用價值,被譽為“東方神果”。永福縣有着數百年羅漢果種植曆史,被稱為“中國羅漢果之鄉”。
近年來,永福縣大力發展羅漢果産業。種植面積從2000年初的2萬畝左右增長至2021年的近12萬畝。2021年,羅漢果鮮果産量超過14億個,産業總産值達80億元,“十四五”末預計年産值超百億元。
新華網“鄉村振興在行動”調研團隊走進永福,解讀這個小小的“東方神果”将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幸福果”。
收獲的季節,羅漢果挂滿了枝條。(資料圖)
羅漢果“下山”成了“振興果”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才能為鄉村的全面振興奠定物質基礎。永福有幾百年羅漢果種植的曆史,地理氣候适宜出産優質羅漢果,羅漢果産業成為永福鄉村振興産業是曆史必然。
3月育苗,7月開花挂果,8到10月摘果……韋克明祖祖輩輩都是這麼種植羅漢果。“我種了30多年羅漢果,今年種植了30多畝,預計收入30萬元左右,羅漢果已經讓我家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韋克明說。
韋克明在育苗大棚裡護理羅漢果苗。(楊程雲 攝)
羅漢果原本生長在山坡上,政府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出羅漢果新品種及薯塊育苗、無性脫毒繁育等育苗新技術,并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讓羅漢果“走”下了山,種植适應性更廣。
因此,驿馬村得以在山下大規模種植羅漢果。驿馬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桂松指着村裡的羅漢果大棚說:“我們村85%人口都種植羅漢果,羅漢果面積3000多畝,人均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驿馬村通過種植羅漢果,繼脫貧之後,正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驿馬村今年還将投入500多萬元進行鄉村風貌改造,以提高村莊的宜居水平。
驿馬村地理環境優越,适合種植優質羅漢果,此為驿馬村羅漢果種植基地一角。(楊程雲 攝)
永福正以驿馬村為中心打造羅漢果産業示範帶,輻射帶動更多地區和農戶種植羅漢果,讓更多農民緻富。
羅漢果豐收,種植戶臉上挂滿了笑容。(資料圖)
據永福縣農業農村局信息,2021年永福縣種植羅漢果面積近12萬畝,産果約14億個,共有6萬農戶種植羅漢果。羅漢果産業發展帶動從事羅漢果種植的農民人均增收10560元,占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8%。
延伸産業鍊 打造羅漢果百億大産業
廣西永福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的羅漢果烘幹車間裡,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微波技術烘幹羅漢果。打開烘幹車間的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并伴随着羅漢果特有的清香味,沁人心脾。
近年來,永福不斷推動羅漢果發展由單一的種植模式轉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模式。永福縣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成立了166家羅漢果種植加工企業、合作社,其中8家龍頭企業,打造形成了蘇橋鎮羅漢果加工生産基地,實現集群化發展,生産加工羅漢果能力達到每年3億個以上,2021年羅漢果産業總産值達到80多億元。
廣西永福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烘幹車間裡,羅漢果正在進行烘幹初加工。(楊程雲 攝)
工人正在對經過初加工的羅漢果裝袋保存。(楊程雲 攝)
羅漢果還具備清熱潤肺、利咽開音等藥用價值,它的甜度是蔗糖的近300倍,對人體糖代謝卻影響不大,這也讓羅漢果成為許多甜食愛好者又苦于肥胖人士的首選。永福深挖羅漢果功效,加強羅漢果終端産品開發,目前已有甜甙、飲料、中藥等100多個産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蘇橋鎮羅漢果加工生産基地中的羅漢果健康終端産品生産企業。(楊程雲 攝)
同時,通過制定羅漢果質量标準、加強産地管理、舉辦中國羅漢果節等措施打造“桂林·永福”羅漢果品牌,讓“東方神果”逐步推廣至全國、全世界。據悉,永福羅漢果産品暢銷全國以及東南亞、日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全球90%的羅漢果及産品均出自以永福縣為主的羅漢果保護區域。
永福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陶紅介紹:“十四五”期間,永福羅漢果甜蜜産業将達到100億元,成為永福鄉村振興事業的強大引擎。
人才下沉一線賦能羅漢果産業
“羅漢果生長期要注意施加水肥,同時按照授粉要點進行授粉作業,挂果之後,要注意觀察羅漢果的長勢。”滿目青翠的羅漢果園裡,蔣桂榮正在跟種植戶一起查看羅漢果生長情況。
蔣桂榮(左2)經常與種植戶一起深入現場查看羅漢果生長情況。(資料圖)
蔣桂榮是羅漢果技術專家,行走于羅漢果種植最前沿已有二十多年。像蔣桂榮一樣的農業技術員,在永福還有許多,他們把貢獻寫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
永福通過為每村配備農科員、科技特派員,同時派出技術骨幹對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種植大戶、育苗戶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有技術、會經營的基層人才。據悉,2021年永福對5個羅漢果種植強鎮派出30多名技術人員和專家,舉辦培訓300多次,共培訓了10000多人。
正是大批人才下沉基層,保障了羅漢果種植面積擴大和産量提升,為羅漢果産業發展不斷增加勢能。
羅漢果,過去是扶貧産業,現在轉化為支撐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産業,未來,永福将結合本地資源禀賦和市場需求,進一步找準優勢,增強産業與産品的核心競争力,讓扶貧産業更好地向“振興産業”轉型。
永福縣委副書記曾建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小羅漢果已成為永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大産業,也将成為廣大農民群衆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