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堂和侍郎中侍郎官大。
中堂是一個元代沿稱。明清時成為對内閣大學士的稱呼。明代大學士其辦公處在内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清代大學士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于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後來中堂成為一尊稱。
侍郎,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于尚書兵部侍郎。漢代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于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