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核心素養下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核心素養下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22:49:07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求教師構建好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内容之間的關系,根據目前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大單元教學”主要體現在對學科教學單元内容進行的重新開發和整體設計。“大單元教學設計”是指以大的主題為中心,對學科内容進行分析、重組和整合,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題、目标、活動等要素的一個結構化的科學設計。實踐研究則是教師将“大單元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落地實施與呈現的過程,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完整的實踐研究。

在設計本章教學内容之前,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學生在必修第二冊第六章學習了原電池裝置,體會化學能到電能的直接轉化,提高了模型認知能力,這些為本章内容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儲備和理論支撐。高二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能完成簡單的實驗探究和現象分析、歸納實驗結果,為本節課探究實驗的設計作好了鋪墊。高二的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放手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能讓知識生動、具體,也能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本章的教學、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理解物質變化、理解能量轉化、促進學生發展和促進社會發展這四個方面,所以本章努力做到注重核心基礎,體現時代要求;加強化學實驗,實驗理論并重;确保科學規範,加強教學适應;呈現方式多樣,聚焦核心素養。

單元整體構想(水平進階)

(1) 知識進階: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電合成→電生長→電分離

(2) 能力進階:掌握電解池思維模型的建構→分析電解池工作原理→設計電解池

(3) 素養進階:科學探究→創新意識→證據推理→模型認知→社會責任

(4) 社會價值進階:電解的發展史→電解池的認識→電解原理的應用價值。

單元教學設計流程(教學思路)

核心素養下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1

一、 以大單元為站位,落實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情境,行動和反思,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選擇的情境主要都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并且本單元每節課的設計中都有實驗探究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并能夠通過實驗驗證解決問題。教學設計緊緊圍繞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這一主旨,試圖通過知識與情境的整合來呈現學科觀念對化學知識的統攝作用。本單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将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讨論、合作實驗,從觀察現象到總結規律,從宏觀到微觀,從生活走進化學,又從化學走向社會,體現知識源于生活、教育貼近生活的教育思想。

第一課時:認識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采用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讓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第二課時:電合成,采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制備氯氣和燒堿,引導學生體會電解在工業生産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電解裝置的微型化——紅藍鉛筆實驗,既體現了節約環保、綠色化學的教育理念,又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第三課時:電生長,選取電解法冶煉金屬鋁和鑰匙鍍銅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分析實際工業生産中的化學知識的同時,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解原理的認識。第四課時:電分離,觀看工業精煉銅的視頻,設計實驗室中精煉銅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設計。

核心素養下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2

實驗教學的魅力在于信手拈來的材料遇到不同維度的思考,讓實驗變得有趣而豐富多彩。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标準(2017年版)提出“鼓勵實驗的綠色化設計,開展微型實驗”。通過電解裝置的微型化,使改進後的裝置輕巧實用、便于攜帶;而且所需藥品量少,生成的污染性氣體量微,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用微型化後的裝置電解溶液,一般5秒内即可觀察到明顯現象,實驗耗時短,适合學生的分組實驗。通過系列化的實驗探究活動,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中可以發現和提出很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且能從問題出發,依據目的,設計方案,運用化學實驗進行實驗探究,真正做到了以大單元為站位,落實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二、 以大單元為站位,落實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模型認知是重要的化學學科思維方式,建構化學模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促進學生更好地研究和解決化學問題,本單元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電解池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電解池的實驗原理,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電解池的本質特征、構成要素及其構成電解池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生自主構建出電解池的模型,然後充分發揮電解池模型的功能,用認知模型解釋電解過程中的化學現象,揭示電解原理的本質,同時将電解池模型應用至不同的領域中,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體會到模型認知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下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3

以精心設計的實驗引導學生分析現象背後的化學原理,将化學事實和理論模型之間進行關聯和合理匹配,構建證據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證據意識。在認知進階過程中學會分析、歸納、建構知識間的聯系,提煉出電解原理的一般思路,并用框圖等形式對這一認識思路顯性化,學生按此認識思路進行遷移,運用認知模型能對大量的電解過程進行分析判斷,揭示現象的本質。

三、 以大單元為站位,落實科學态度與社會責任

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通過對中國氯堿工業的發展史的介紹,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不易,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注重問題情景化教學,以電解器檢測自來水中雜質為情境,展開對電解池原理的認識,本單元在推進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實例,通過每一個電解池應用的任務驅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的能力和責任,落實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化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4

綜上所述,本單元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學生對電解池原理的認識,通過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和讨論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認知模型,應用認知模型,分析電合成、電生長、電分離等工業生産過程中的電解知識。這是一種以大單元為站位,落實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嘗試。在核心素養導向的背景下,非常需要教師站位更高、知識輻射更廣、學生理解更易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并能夠将“大單元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落地實施與呈現。

來源: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袁加立, 北京教育雜志社;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