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北京稻香村其實是個熟食店》的文章在網絡上熱轉,引發關注與熱議。說起北京稻香村,許多人的腦海裡會浮現出“老字号”、“糕點”等标簽,為什麼會成為一家熟食店呢?
(圖:文章《北京稻香村其實是個熟食店》)
事實上,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稻香村,并非一家老字号,經營内容也并不專注于糕點,而是廣泛地包含熟食、速凍食品、糖果等品類。相較于糕點而言,北京稻香村的熟食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北京本地特色濃厚。因此,将其稱為熟食店并沒有錯。
熟食種類繁雜,消費者衆口難調
進入北京稻香村的官網可以發現,種類繁雜的産品被分為美味糕點、可口熟食、廿四節氣、節令食品、速凍食品、糖醇糕點、面包主食、休閑食品八大類,其中熟食在北京稻香村的經營範圍中占據着重要地位。
(圖:北京稻香村官網産品分類)
不僅近期的《北京稻香村其實是個熟食店》等文章,此前就曾有網友整理出北京稻香村熟食集合在網絡上分享。松仁小肚、蒜腸、茶腸等肉制品,炸小黃魚、炸藕盒等炸物,腐竹絲、素牛肉等豆制品,肉末炒豇豆、宮廷四寶等小菜,近百種的熟食讓北京稻香村更像一家“雜食店”。
(圖:網友分享北京稻香村熟食集合)
而在文章的評論區裡,一些消費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心聲:“早就沒有小時候吃的味道了”“該降一降價格了”“價格有點貴,不接地氣”“有些店的東西都不新鮮了”。可見,繁雜的食品種類并沒有為北京稻香村赢得一緻的口碑,盡管消費者衆口難調,但品質的把控和價格的平衡始終應是食品企業的及格線。
(圖:部分網友對北京稻香村熟食評論)
并非主營糕點,北京稻香村“雜貨”化發展
面對北京稻香村是糕點店還是熟食店,亦或雜食店的疑問,資料更有說服力。資料顯示,北京稻香村在1996年核準注冊手寫體“稻香村”商标,注冊類别為第30大類,3007小類,應用範圍包括餃子、包子、餡餅等。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北京稻香村第一枚“稻香村”商标,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标,至于更準确、更細分的糕點類中國馳名商标則屬于另一“稻香村”——蘇州稻香村。直到2015年,北京稻香村才注冊了“北京稻香村”商标,範圍涵蓋了“糕點”品類。從商标的應用範圍來看,北京稻香村先有熟食後有糕點,商标應用涵蓋内容繁多,呈現出“雜貨化”的特點。
(圖: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稻香村)
愛企查信息顯示,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制造、加工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蜜餞、肉制品及副産品、蛋制品、速凍食品、蔬菜、水果和堅果、方便食品;銷售蔬菜、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含熟食品、鮮肉)、乳制品(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飲料、保健食品;零售卷煙、雪茄煙;現場制售主食、小吃、炸肉串;分裝茶葉……涉足領域衆多,更加直觀地展示了北京稻香村經營内容的“雜”。
(圖:愛企查北京稻香村經營範圍信息)
說回品牌,“稻香村”最初起源于1773年的蘇州,正統的稻香村也就是今天的蘇州稻香村,如今仍然專注糕點。而北京稻香村作為一家現代食品企業,立足北京及周邊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吸納了衆多食品種類,逐漸“北京本土化”,同時售賣糕點、熟食、速凍食品等等,滿足周邊居民的日常飲食需求,因此也有人将其稱為“京味食堂”。
大衆對于北京稻香村主營品類的關注,折射出消費者對産品和品牌内涵的更高追求。畢竟,在老字号創新,新品牌湧現的當下,企業面臨着激烈的消費者争奪,高品質産品基礎上講好品牌故事,才能築牢品牌的核心競争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