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提起底層你會想到什麼?是那些起早貪黑的工人,還是路邊衣衫褴褛的乞丐,抑或是偏遠山區中無知卻淳樸的農民。記錄片與電影最大的區别在于真實,往往能深入到一個人物或一個群體的現實中,去記錄他們不為人知的生活常态和情感世界,記錄片導演徐童曾将底層人物生活與記錄片相結合,拍出了備受關注的遊民三部曲,他的記錄片裡有的隻是警察妓女黑社會,窮山惡水長鏡頭,讓我們看到了最富生命張力的那些邊緣人的真實面孔,感受到了這些關于底層人紀錄片的價值,本期就讓我們走進這些遊離常規社會秩序以外的世界,來聊聊十個底層人的紀錄片。
《算命》是十個底層人的紀錄片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瘸腿的算命先生厲百程在四十多歲時花一百塊買下了殘障、失智的石珍珠,從此兩人便相依為命一起生活。這部紀錄片充滿着道德的挑戰,真實還原了殘障人士與社會邊緣人的悲苦心酸,這些底層人物身上的真性情,是最打動觀衆的地方。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跑了二十多個城市,跟蹤記錄了40多組普通人的生活狀态,劇中展現的都是平凡甚至生活比起普通人較艱難的群體,但他們每個人都積極的面對着生活,我們可以透過這部片子看到普通人在困境中的掙紮,但苦難并不能打敗生存的意志,與其抱怨命運,不如笑着說一聲生活萬歲。
《最後的棒棒》 紀錄片導演何苦是一名正團級的退伍軍官,為了融入棒棒群體,他走進一個名叫自力巷53号的地方,拜棒棒老黃為師,跟着一群基層勞動人民一起工作和生活了一整年。從這群棒棒的不同面孔之中,觀衆更直觀看到的是這份工作的活多,錢少,他們的堅持更多帶着一些愚昧和不思改變,就像老舍筆下的祥子一樣,善良、單純、勤勞,卻隻能向命運繳械投降。
導演曆時六年,跟蹤了三位不同階層不同地區的主人公,記錄她們從學校邁入社會的成長故事,部電影真實反映了不同階層和出身背景對個人現實命運的限制,劇中的三個人的現實落差讓人動容。
這部幾部片的故事很簡單,農村學子唐尚珺瞞着家人不斷複讀高考七年,隻為考取心目中的理想大學,在現今的社會中,身處寒門唯有考取好的學校才能改寫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而主人公多次的高考成績已經足夠去很好的大學,卻依然執着,這中間耗費的大好青春是否值得呢?這部紀錄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大家對唐尚珺的行為褒貶不一。這部電影的現實價值在于喚起了大衆對我國教育改革制度的反思。
我國為了緩解人口壓力而推行一胎政策,而在很多家庭仍殘留着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導緻的結果就是男女比例嚴重嚴重失調,特别是在發展滞後的農村裡,面對這拜金主義的猖獗,大量單身男性無法結婚,這部記錄片由NHK出品,帶我們走進這些單身男性的内心世界,直面中國農村婚戀問題。
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現在堪稱中國矽谷的國際化大都市,這裡有華為和騰訊這樣的摩天大廈,從寫字樓裡走出來的都是時尚靓麗的摩登白領,然而在深圳快節奏的城市發展背後,還殘留着破舊黯淡的城中村,這裡居住的是各個地方的外來打工者,他們做着各種髒活累活,卻永遠都與這個繁華的花花世界格格不入。NHK将鏡頭聚焦到深圳的三和人才市場,記錄了這群被稱為三和大神的城市打工青年生活的窘境與内心的絕望。
是導演徐童的遊民三部曲的第一部,徐童跟蹤拍攝了一位性工作者,在其中穿插了包括多位女性工作者及發廊老闆、以及他們的家人等,通過散碎的生活情節和女主角自述記錄了這些農村女孩在麥收前後,輾轉于北京與鄉下的兩種生存狀态。
這部紀錄片叙述了我國垃圾處理大廠所在小鎮的居民和工人們被垃圾處理影響下的生活,導演王久良為完整的還原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拍了十多個版本,這裡堆滿全世界各國運送過來沒有及時得到很好處理的垃圾,大人小孩們面對嚴重污染卻無奈而麻木的眼神,一幕幕都讓人觸目驚心。這部電影曾憑借真實的畫面和絕佳的視聽語言獲得金馬獎的最佳剪輯獎和最佳紀錄片提名。
本片記錄了平凡吸毒者的一生,主人公阿龍是廣東的一名無業遊民,與妻子阿俊住在爛尾樓裡,作為一名瘾君子,阿龍每天的生活都被毒品、金錢、房租困擾着,一直在黑暗旋渦中不斷掙紮,這部劇展現的吸毒者落魄、逼仄、毫無尊嚴的生存狀态,也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普通人的阿龍身上的感情糾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