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近日在廣東河源發生了4.3級的地震,在深圳都有震感的,看看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地震到底是怎麼來的?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在地球内部積累的能量無法釋放時,闆塊與闆塊之間就會相互擠壓碰撞,從而造成闆塊邊沿及闆塊内部産生錯動和破裂,積累的能量也會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誘發地震。發生時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等級劃分
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于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簡稱震級。
1、一般将小于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2、M≥1級,小于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3、M≥3級,小于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4、M≥4.5級,小于6級的稱為中強震(如9·7彜良地震),屬于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5、M≥6級,小于7級的稱為強震(如8·3魯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級,小于8級的稱為大地震(如8.8九寨溝地震,4·14玉樹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地震)。
7、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地震震級是通過儀器給出地震大小的一種量度,考慮到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震級的測定需要考慮地震深度和震中距離。測定地震是依靠儀器記錄的地震波。取不同的地震波震相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級。通常所說的裡氏震級是一種近震震級。我國使用的是統一震級Ms,最後的結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級。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來決定。釋放出的能量愈大,則震級愈大。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是通過地震儀記錄的震波最大振幅來确定的。由于儀器性能和中距離不同,記錄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須要以标準地震儀和标準震中距的記錄為準。
地震可以預測嗎
1、地震是可以預測的。
2、地震的宏觀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3、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甯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衆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
4、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