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分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的由來及習俗

春分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的由來及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13 21:36:00

  導讀:話說春分節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春分節氣在天文學上有劃分南北半球晝夜平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季的開始。那麼春分節氣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呢?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大家就随小編一起去看看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的由來及習俗吧。

  春分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莺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的由來及習俗

  1、豎春蛋

  春分立蛋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來臨。在春分的那一天,人們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根據有關資料表述,春分這一天雞蛋之所有容易豎起來,除了技巧問題外,其中有很多科學道理在裡面。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态,有利于豎蛋。

  2、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被人們稱為是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3、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

  4、拜神

  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5、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筝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筝類别有王字風筝,鲢魚風筝,眯蛾風筝,雷公蟲風筝,月兒光風筝,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筝的,多比較小,适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争看哪個的放得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