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某個高校的水果店最近在網上火了,因為店老闆寫了很多碎碎念的标語,方便學生們知道水果的價格是多少。通俗易懂又充滿趣味,相當地接地氣。
老闆說這些标語是她兒子弄的,她年紀大了,回答不了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她兒子就寫了這些标語,免去了她開口的功夫。學生們也很喜歡這樣的交流方式,想買哪些水果也不用問來問去了,大家都方便了。
比如:這個小破桃,又脆又甜。青桔子不好吃,為了配色才賣的,是酸的。木瓜5元一個,打皮7元一個。希望大家都買5元的,老闆的父親不愛打皮,懶。李子:一點不酸,但是我也沒說它甜!這果,又甜、又脆、又貴。。。
網友留言:獨具特色的經營風格,吸引着顧客,挺有趣的,可以幫助學生簡單明了的挑選水果。
網友留言:又是一種經營風格,能吸引着人,就有人買。
網友留言:喜歡這樣的标語,不想去問店員,問也白問,店員不可能都吃過。确實挺有創意的。為了看标語也得在水果店裡逛一圈。以前大家都覺得擺攤賣東西的人沒有文化,連水果名字也經常寫錯,現在看來沒有文化都不好意思逛水果店了。
據了解,這間水果店位于學校的旁邊,由于老闆的母親的年齡大了,在售賣水果的時候,有時候對學生的問題回答不過來。
老闆由此靈機一動,就在水果的标價牌上寫下了這些念念式的标語。
通常來說,賣家隻會在商品的标價牌上寫上價格和優惠,但這間店的老闆使用了創新的方式——在标價牌上加入交流性的描述,讓學生在購物的時候不僅能更加了解商品,而且能感受到樂趣。
這也側面反映了這位老闆有一定的幽默感,能在工作中保持這種個性實屬不易。
很多人說現在實體店不好做,但是沈陽這家小小的水果店卻火了!為什麼?隻是因為有趣的标語嗎?
實則不然,這些看似普通的碎碎念标語,其實藏着做人做事的幾個法則,很多人知道卻不一定做得到:
一.凡事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老闆兒子每一種水果都事先吃過,并認真給出評價。等于是為顧客再做了一次産品抽樣檢驗,評價就是他的檢驗報告。
把這個檢驗報告真實地展示出來,店裡既有現成的水果實物賣家秀,也有了買家秀。這樣可以讓顧客更全面地了解産品。店家多為顧客想一點,多做一步,客戶就可以省一點心,多一份放心,生意自然來。
二.做好分内事,不是你的職責範疇不要越俎代庖
買家想要了解的是産品的真實性狀,然後再來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承受。而市面上很多人做生意求好求快,卻未必能夠求實求真。
這是因為賣家混淆了自己的職責邊界,不該他考慮的他考慮得過多。
其實,賣家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把産品真實、完整地展現出來就夠了,至于如何取舍,那是買家的職責範疇。
守好自己的邊界,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是你能決定的事情,不需要去費心越俎代庖。
三.真誠,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不少網友說,透過這些幽默的文字能感受到老闆有趣的靈魂。的确,這些文字其實并沒有多麼華麗的辭藻,字體也沒多漂亮,但其中卻充滿了真誠。
因為真誠,接地氣,帶着真情實感,才讓這些文字擁有了靈魂,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大家從中看到了老闆真誠待人,誠信買賣的做人做事風格,才會願意去買他們的水果。
做事先做人,凡事多站在對方角度多想一點,多做一步,但卻不越界。這是我從大學水果店碎碎念式标語走紅 這件事上領悟到的,你覺得如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