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現了一款新的二戰題材策略遊戲名叫《第二戰場》(Second Front),遊戲是卡通畫風沒錯,不過無論中外的嚴肅兵棋推演愛好者接觸之後都驚奇地發現,這款回合制遊戲居然在設定方面與著名兵棋推演遊戲《高級班長》(ASL)有點像。
為什麼這麼說?
也許你壓根不用進入遊戲,進入遊戲内置的兵種單位浏覽界面就能發覺出來。
兵種浏覽
乍一看,平平無奇,而且還是卡通畫風,甚至給人一種《坦克世界》和《戰争雷霆》卡通版的錯覺。
兩個單位并列出來,是為了比較性能,下方是部署點數的篩選,切換一下,是根據兵種出現年代進行篩選。
比如你在1941年,就隻能看到德軍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的短管主炮型号,還有蘇聯的T-28,BT快速坦克等等。
這好像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有些策略遊戲其實也是做不到的。
不過左下角從上到下的那排按鈕就暗藏着玄機,從上到下依次為:
開/關坦克艙蓋、主炮上下俯仰、炮塔轉動、有/無搭載兵以及單位轉動。
很多軍事策略遊戲中可沒有做出開關坦克艙蓋的設定,至于搭載兵的設定,有的遊戲還是沒有,有的硬核遊戲可是經曆了多次大版本更新才加上去的。
這些功能不僅僅是在作戰兵種浏覽界面供玩家觀賞,而是影響了遊戲的作戰結果判定。
比如:
坦克和裝甲車不同的移動方式對速度有影響,對目标的發現概率也有影響。
坦克和裝甲車開關艙蓋對視野、行駛速度還有車頂機槍的使用都有影響。
當然,《第二戰場》的交火判定風格也類似,比較複雜,比如上圖中上方的那種兵種設定放大來看,就能發現它和許多策略類遊戲是不一樣的。
兵種設定
比如裝甲的防禦分為炮塔和車身兩部分,每一類都分為前方裝甲、側面裝甲和後方裝甲。
機槍分為車頂機槍、航向機槍和同軸機槍。
主炮的開火設定在這張規則圖裡并不明顯,其實還有設定更詳細的規則,如下:
開火規則
武器本身的剩餘彈藥自不必說,還有命中幾率、主炮故障率,裝填概率(卡彈?)、穿甲概率、毀傷概率。
目标本身的類型、裝甲類型還有目标大小也是開火效果計算的因素。
另外,還可以選擇使用榴彈進行壓制射擊,又或者隻射擊步兵目标。
開火後的效果也分為許多種,如下:
未命中、徹底摧毀車身/炮塔、車身/炮塔起火、無法移動、炮塔/全車失能、炮塔成員震撼、跳彈、坦克兵/搭載兵幸存、變為障礙、被完整繳獲。
步兵單位的行動方式分為:奔跑、行走和爬行。
比較有意思的是,步兵兩回合才能奔跑一次,這是一種簡單計算步兵體力的方式嗎?
建築物和少數策略遊戲一樣,是分層争奪的。
建築物分樓層
系統配置要求很低。
最低配置:
操作系統: Windows 7(32位)或以上
處理器:英特爾或AMD,雙核及以上
内存: 4G内存及以上
顯卡: 2G顯存及以上
DirectX 版本: 11及以上
存儲空間: 2 GB 可用空間
聲卡: Direct X兼容
推薦配置:
操作系統: Windows 10(64位)及以上
處理器:英特爾或AMD,雙核及以上
内存: 4G内存及以上
顯卡: 英偉達或AMD,4G顯存及以上
DirectX 版本: 11及以上
存儲空間: 4 GB 可用空間
聲卡: Direct X兼容
遊戲自帶48個場景,40種以上的步兵和216種以上的坦克、車輛和各種火炮。
有沙盒模式,也能使用地圖編輯器和Steam創意工坊交流額外的二戰場景。
目前有三個陣營:德軍、美軍和蘇軍。
這個遊戲的美術風格看起來有點像另外一款二戰題材遊戲《黃銅旅》,不過《黃銅旅》是一款單人制作的娛樂性射擊遊戲,而《第二戰場》是回合制的策略遊戲。
當然,《黃銅旅》的設定沒有那麼複雜。
似乎制作組的意圖是,不要特别在意畫面,重點是其中作戰規則和曆史考證。
不過,同一個發行方制作的《特混艦隊司令官》,《海上力量:導彈時代的海戰》看起來是既要拟真模拟,又要畫面出色,但這也是這兩作的制作周期太長的原因之一吧。
#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