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老年病科原主任 黃柳華
專家簡介
黃柳華女,國家衛計委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老年病科原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會康複醫學、神經科及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京醫會理事。
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老年病,如老年性癡呆、老年抑郁症、骨質疏松症、骨關節病等;糖尿病以及其他内科疑難疾病。
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高血壓患者因血壓驟然升高或降低而不斷奔波于急診或門診。不少患者是因為感到頭暈,心悸,測量血壓發現變化,也有的常常是半夜因失眠心煩,測量血壓發現了變化,還有相當一些老年患者僅感後腦發緊或臉面發熱,不經意測量血壓發現收縮壓達到200、舒張壓達到100mmHg以上。
諸如此類,血壓的反複波動令患者感到不安,甚至恐懼驚慌,而情緒的焦躁,使血壓更難得到控制,如是急病亂投醫,親朋好友也跟着亂成一團。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習慣病,需要個體化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療效,有鑒于此,要求醫患經常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治療方案,患者也從中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逐步學會如何變通用藥來穩定血壓。
根據我從醫50多年的一些體會,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觀點和方法,冀希望能合理降壓,減少因高血壓病而引起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症的發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樂趣。
強調降壓個體化
1.明确降壓目标值并合理選擇藥物
首診或血壓控制不理想患者一定要請醫生告知"我的血壓"應降到什麼水平(即目标值)才是合理的,同時醫生會根據你的血壓水平,谷峰值變化,危險分層及相關疾病(如同時伴有糖尿病,腎病等)進行藥物的選擇和決定具體用法用量。切忌自選降壓藥物,或善自在血壓高時用藥,正常即停藥。
要知道降壓治療是一亇長期任務,從循證醫學角度,目的不僅在控制血壓達到一定目标值,更重要是在于減少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及防止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無論選用何種中西藥物,我們應盡可能多了解一些藥物的吸收、轉運、分布、代謝及排洩過程,以及藥物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切忌藥物劑量過大或合并用藥過多。
特别是一些中成藥,其中己有某種西藥,或是某些中藥是否适合你的體質,應仔細了解中成藥内的藥物組成,不能単看其功能與主治盲目服藥,以免多種藥物交叉作用而影響藥效,甚則增加毒性反應和副作用的發生,嚴重損害肝腎功能或出現藥物中毒。
有報道發現80和90歲老年人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幾乎是50歲以下成人的3倍,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2.建立血壓檔案
患者應認真記錄每天血壓,對血壓不穩定者,還應分上、下午及睡前立表記錄下來,這就是你的血壓檔案。以此了解你一日中血壓的谷峰變化及四季血壓的變化情況,還可知道用藥後血壓是否達标。
當發現血壓波動時,這些記錄就是醫生用來調整治療方案的最好的原始依據,同時也是醫患交流與溝通,讓你逐步學會如何調整用藥的最便捷方法。此外,合理的降壓治療也是評價你靶器官損害有否逆轉的唯一先決條件。所謂久病成良醫,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分析引起血壓波動的原因
大緻可概括為:
1.氣候變化:對氣候變化敏感及動脈硬化較重患者常在炎夏出現血壓低于其他季節,而嚴冬比一般人更早出現血壓升高。
2.飲食結構:如食鹽太多,尤其愛吃鹹菜、鹹魚、鹹肉者,對鹽敏感性髙的患者極易引起血壓增髙。而大量髙蛋白攝入,無論是動物蛋白或植物蛋白經常過多食用,也同樣可引起血壓增高。此外過量飲酒是高血壓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當每日飲酒量超過50克乙醇者,其血壓波動可明顯加重。
3.精神、心理因素:如長期工作壓力大,精神髙度緊張或應激刺激均可導緻血壓升高。
4.長期失眠:一旦失眠加重,甚或徹夜不眠者,由于神經功能極不穩定,翌日或夜半血壓肯定波動。
5.人格特性:如A型性格者,情緒極易緊張,可同時伴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
6.藥物因素:如長期口服避孕藥或激素可引起血壓升高,而某些抗癡呆藥物如安理申、尼麥角林可使血壓降低。
7.某些危重急症症狀之一:如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脈綜合症、急性腦血管病等,最早發現的征兆就是血壓升高和波動。所以當發現血壓波動時,必須關注其動态變化。
8.某些基礎病變控制不力:如糖尿病,當血糖控制不理想時,血壓也易波動。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當呼吸暫停時間或次數過長過多,往往夜間血壓波動明顯。
解釋幾個誤區
1.血壓能否24小時恆定不變
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為人是生活在自然界的髙等動物,自古天人合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時氣候與人的體溫、血壓都會有一定變化,就象一日中氣溫有最低值和最髙值一樣,人的血壓在一日中也是可以在一定範圍内波動,但健康成人不能超過140/90mmHg,伴有糖尿病或腎病患者應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縮壓應在150mmHg以下。
2.白大衣高血壓
是指在醫生測量血壓時出現一過性血壓升高,達到高血壓診斷标準,而在家庭測量血壓或經24小時動态血壓監測血壓均為正常,由此稱為白大衣現象或白大衣髙血壓,這不是患者血壓的真實反應,所以在診治高血壓患者過程中,首先要排除白大衣高血壓,同時對評價血壓控制是否理想,我們推薦以家庭血壓測量為主要依據,即請患者就醫時要随身攜帶你的血壓檔案,以便進行評估。
對于白大衣高血壓患者,應做相關理化檢查,了解有無重要髒器病變,如一切正常,不能刻意降壓,以免引起重要髒器的缺血性損害。
解決血壓波動的對策
1.觀察血壓變化及伴随症狀
當血壓超過目标值,如收縮壓在150一160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90一95mmHg之間,患者無任何不适症狀,可放松休息半小時左右再測量一下,若能下降或恢複原來水平,就不必釆取措施。
如血壓呈不斷上升趨勢,當收縮壓超過180mmHg或舒張壓超過100mmHg時,應及時就醫,讓醫生分析原因,并借助心電圖、CT、血生化等檢查手段,及時發現髙血壓危象、腦出血、大面積腦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脈綜合症等危急重症。
2.釆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思路
中西醫理論體系不同,在診療實踐中,兩種醫術各自針對的對象不同。
西醫針對身體内的疾病,中醫針對的是有病後的整個身體。西醫是一種以疾病為對象的醫學,中醫則是以人為對象的醫學,認為人是心、神、境三者合一的一個整體,疾病的發生、轉歸、予後與人的心性、神氣、外部境況密切相關,并且重視人體内氣血、髒腑、陰陽的平衡,強調心理、整體、環境的調整,所以對髙血壓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理念可以存在不少差異。
西醫注重血壓指标價及危險分層,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壓升高,可操作性強,但保護、逆轉靶器官是一個漫長過程,而中醫可有效改善症狀,并對穩定血壓,逆轉靶器官損害,治療與髙血壓相關的疾病等發揮多功能作用。
對此,針對前述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原因,我認為中西醫發揮各自優勢,有機結合,是提高臨床療效的一亇不錯途徑。
血壓波動驗案介紹
有一對老年夫婦,丈夫有原發性高血壓、髙脂血症,妻子有冠心病、粒細胞減少症,沒有高血壓病史。多年來病情一直穩定,夫婦倆非常重視養生,也特别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
近年來先是出現妻子夜半突然感到頭暈,心悸、胸悶,自測血壓收縮壓在170mmHg以上,舒張壓正常。為此多次往返于我院急診,經心電圖、心梗三項、頭顱CT等理化檢查,排除心梗、急性腦血管病,予對症處理後病情穩定,但不到一月又有同樣發作多次。後轉來我處就診,通過中醫辨證,我予甯心柔肝法調治,近半年未見類似情況發生。
近二月來也是找不到任何誘因,丈夫又發現于半夜醒來時感覺心悸煩躁不安,自測血壓持續超過170/100mmHg,同樣多次赴急診診治,排除急性心腦血管病等急性事件,予對症治療後病情穩定。因血壓時有波動,後又來我處就診,予适當調整原來降壓方案,并内服中藥以平肝潛陽,滋腎育陰,此後未見類似發作,血壓也赴于達标和穩定。
分析這對夫婦均于夜半出現血壓驟然升高,可能與其人格特性及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有關。對這類病人配合中醫中藥從而取得了良好療效。
歡迎關注
微信名:京醫會 微信ID:jingyihui2012
❶ 彙聚中國名醫 打造智慧醫療❷ 采訪、合作、廣告請 [email protected]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