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腎病性水腫與腎炎性水腫要如何區别

腎病性水腫與腎炎性水腫要如何區别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05 11:28:17

  腎的疾病類型是多種的,由于發病部位是腎,因此很多腎部有相似的症狀,身體的症狀及檢查腎功能的症狀也有相似。在診斷時會發現很多異常,患者要明确告之醫生自己的病史與症狀,再根據檢查結果、診斷依據等綜合性判斷,就可以避免誤診,那麼腎病性水腫與腎炎性水腫要如何區别呢?區别主要在于:

  腎是機體排除水、鈉的主要器官,當腎患病時,水、鈉排出減少,乃緻水、鈉潴留而形成水腫,稱為腎性水腫。引起腎性水腫的原因有: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水、鈉潴留; ②全身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使體液進入組織間隙;③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導緻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④有效血容量減少,緻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等。

  臨床上根據發病機理的不同将腎性水腫分:(1)腎炎性水腫:主要見于急性腎炎,或部分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以及其他腎小球疾病。水腫主要由于: 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髒排除水、鈉減少而發生水腫;②球-管失衡:腎小球發生急性炎症時,腎小球濾過率明顯降低,但腎小管重吸收則相對良好,使球-管之間失去平衡,鈉、水在腎小管重吸收相對增多而緻水腫;③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使毛細血管内液過多地移向組織間隙而緻水腫;④急性腎炎時,部分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高血壓等原因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水、鈉潴留。

  (2)腎病性水腫:通常發生在原發性腎小球腎病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腎病綜合症。其水腫發生的機理主要是: ①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腎病時大量尿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緻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使毛細血管内體液濾過增加,從組織間回收的體液顯著減少,最終形成水腫。 ②有效血容量減少:血漿的外滲使有效血容量減少,刺激血管内容量感受器,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利鈉激素分泌減少,腎小管重吸收鈉增多,進一步加重水、鈉潴留,緻水腫加重。

  腎性水腫的臨床特點是首先發生在組織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顔面的水腫,晨起明顯,然後發展至足踝、下肢,嚴重時波及全身,其發展較為迅速。水腫性質軟而易移動。常伴有其他腎病的征象,如高血壓、蛋白尿、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腎病性水腫與腎炎性水腫的區别并不明顯,患者要結合多方面的結果進行診斷判斷。确診了疾病後進行醫治,兩種疾病都會出現水腫,患者必須做出相應的症狀醫治,消除水腫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時所使用的藥物也是極相似的,建議患者治療期間多觀察身體的症狀,消腫消失後再觀察一段時間,防止病情複發變嚴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